争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的践行者、宣传者、推动者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0-09-1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习近平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连日来,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发出倡议——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惜福惜物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理念。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发扬佛教优良传统,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履行佛教界社会责任,中国佛教协会近日向全国佛教界发出倡议,增强知恩报恩意识、践行少欲知足理念、弘扬惜福惜物精神。倡议中说,“命依食住,道由食存。”粮食是维持生命的基础,更是修行办道、弘法利生的前提,一颗一粒无不凝聚着“天公雨露恩,农夫血汗脂”。佛教团体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倡知恩报恩理念;佛教院校要加强知恩报恩教育;佛教活动场所和佛教教职人员要践行知恩报恩精神,厉行节约、杜绝浪费。佛教团体、佛教院校、佛教活动场所要大力倡导少欲知足、节俭惜物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建立健全制止餐饮浪费的制度,落实完善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有效措施,营造崇尚节俭的环境氛围,最大限度避免餐饮浪费。佛教教职人员要发扬中国佛教优良传统,遵循丛林饮食芳规,效法高僧大德,食存五观,身体力行,惜福惜物。要制止餐饮浪费,力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反对比阔气、讲排场,倡行勤俭朴素之风,涵养少欲知足之德,彰显佛教清净庄严形象。佛教团体、佛教活动场所要充分运用自身举办的媒体,向广大信众传播勤俭节约、惜福惜物精神,大力宣传节俭惜福对个人道德修养、家庭幸福、事业成功、国家富强的重要意义。佛教教职人员要在讲经说法、服务信众中主动宣讲佛教节俭、知足、惜福的理念,讲述高僧大德惜福知足的感人故事,以实际行动引领信教群众爱惜粮食,养成惜福惜物的生活理念和行为习惯,助力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道教历来崇俭抑奢、重粟惜福,道经中经常“慈”“俭”并提,“以宽慈养天性,以俭约养道心”,是道教的一贯主张。道教将“俭”作为三宝之一,《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有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为推动形成“节约粮食”的良好社会风尚,中国道教协会近日向全国道教界发出倡议,传承美德、勤俭节约。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牢固树立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意识,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倡导文明用餐的新理念、新习惯、新风尚。理性消费,按需点餐。倡导“吃多少点多少”的理性消费理念,做到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积极践行“光盘行动”,拒绝“剩宴”。健康饮食,合理搭配。树立科学的饮食养生理念,提倡均衡饮食,注意膳食平衡,拒绝暴饮暴食,拒绝“野味诱惑”,吃出健康、吃出营养,用实际行动践行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积极宣传节约粮食、拒绝浪费的做法,争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践行者、宣传者、推动者。

  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日前向全国天主教界近日发出倡议,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氛围,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倡议中说,中国天主教界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珍惜每一餐饭,节约每一粒粮,秉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反对铺张浪费、奢华排场,倡导健康文明节俭的餐饮消费方式。切实培养勤俭节约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天主教神长教友要把节俭的美德与日常修行生活结合起来,自觉把勤俭节约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践行“光盘行动”,坚决破除讲排场、比阔气、搞攀比等陋习,紧绷粮食节约这根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动实现节用裕民、节俭兴国。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中国天主教各教区和活动场所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天主教会的共识和行为。

  (本报综合)

《中国民族报》(2020年9月15日 07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