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土楼:祖辈坚守的心灵家园
来源:中国民族报 陈正军 文/图 发布日期:2020-07-1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土楼是客家人出于安全而采用的一种自卫式居住类型,因此都是封闭式的。

  独特的“作大福”是客家风俗的一个缩影,村民们敬奉“保生大帝”,祈颂“五谷丰登”。

  “作大福”是敬神灵、灭灾害的虔诚祭祀,也是庆丰收、鼓干劲的民间盛宴。

  “东歪西斜”裕昌楼里,客家人世世代代传承着中原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一年一度的“南靖土楼国际马拉松赛”,各国选手留下了与建筑奇迹同行的难忘回忆。

  年年岁岁,土楼里耕读传家育后人。

  河坑土楼群位于南靖县书洋镇河坑村,楼群中最早的朝水楼建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13座不同年代、不同造型的大型土楼依山沿溪聚集而建。

  南靖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遗产所在地之一,拥有各类土楼1.5万多座,其中大型土楼1300多座,现存百年以上土楼50多座,有方形、圆形、扇形、塔形、围裙形、雨伞形等十余种造型,堪称“土楼王国”。

  2019年11月,笔者赴南靖土楼群进行拍摄,在感叹土楼这一神奇的世界建筑艺术奇葩的同时,更品味到客家风情的独特韵味。

  南靖地处闽西南山区,生活在土楼里的客家人是唐宋以后因躲避战乱而陆续南迁的中原人的后代。千百年来,他们不断与当地人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了融合南北习俗的客家风俗。如今,无论是蕴含着天人合一建筑理念的土楼,还是土楼里传统风俗与现代气息的共存,都吸引着人们前往一探究竟。

  █ 造型独特的传统生土建筑奇迹

  土楼产生于宋朝,明清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土楼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利用狭小的山间平地和当地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掺和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揉搓、舂压、夯筑而成。土楼具有防水、抗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是自成体系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

  南靖土楼成千上万、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古老奇特,蔚为壮观,堪称“土楼王国”。2008年7月,南靖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这“两楼两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四菜一汤”田螺坑土楼群。田螺坑土楼群由一座方形(步云楼)、一座椭圆形(文昌楼) 、三座圆形(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土楼依山错落而建,居中的方形步云楼及圆形和昌楼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居高俯瞰,土楼群既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群山之中,又似飞碟从天而降,构成人文造艺与自然环境巧妙天成的绝景,令人叹为观止。

  沼泽地上的和贵楼。这座南靖最高的土楼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占地1547平方米。令人称奇的是,这座土楼建在了沼泽地上。传说当初选址建楼时,并未发现是块沼泽地。楼建了一层,忽然整层楼像沉船一样慢慢下沉到烂泥地里。建楼的简姓族人无可奈何,只好在下沉的楼墙上用了22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再从头开始夯墙,才最终建起这座5层高的方楼。虽历经200多年,但和贵楼风雨不动、固若金汤。

  “东歪西斜”裕昌楼。建于公元1350年的意大利比萨斜塔600多年来“斜而不倒”,其特色是塔身整体倾斜,单从塔体来看,每一处结构还都是横平竖直、中规中矩。而建于元末明初、仅比比萨斜塔稍晚的圆形土楼裕昌楼是局部结构的倾斜。共有五层的裕昌楼从第三层开始,楼内回廊木柱便从左向右倾斜(最大斜度达15度),而第四层回廊的木柱又以同样斜度反方向从右向左倾斜。两层楼的木柱看上去东倒西歪,因此得名“东歪西斜楼”。

  “七星北斗”河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位于南靖书洋镇曲江圩河坑村,始建于明代,楼群中最早的朝水楼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河坑土楼群由13座不同年代、不同造型的大型土楼聚集而成,方形、圆形、交椅形、曲尺形等土楼依山沿溪分布在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山谷之间,三面青山围合,四周田园环抱。居高远眺,土楼群犹如繁星点点,七星北斗,仙山楼阁。

  土楼以充分的经济性、良好的坚固性、奇妙的物理性、突出的防御性,屹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是人文内涵丰富、造型功能独特的传统生土建筑奇迹。纵观南靖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土楼,其建筑都是出于客家人的安全而采用的一种自卫式居住类型,因此都是封闭式的。每座土楼底层只有一扇大门,门楼皆是石板材半圆拱顶,大门栓无一不是20厘米见方、3米多长的硬木直插墙内,没有两个人在楼内合力,便无法伸缩门栓、打开楼门。站在天井抬头张望,土楼酷似一只高大的木桶,颇有坐井观天之感。

  █ 民间盛会“作大福”

  “作大福”是土楼客家人的头等大事,至今已延续了几百年。相传明朝末年,为报“保生大帝”恩德,每年秋后,村民们敬神演戏、以谢神灵。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起,逐渐由“打醮”驱邪演变为庄严隆重的“作大福”祭祀。土楼客家人每隔两三年,在秋末冬初的农闲季节,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作大福”活动。

  如今的“作大福”活动是土楼客家人联村连日大联欢、大祝福的传统文化活动,也是敬神灵、灭灾害的虔诚祭祀,更是庆丰收、鼓干劲的民间盛宴。南靖河坑村村民推举的“作大福”活动负责人张师傅告诉笔者,村民按人丁集资或海内外有经济实力的热心人通过赞助等方式筹集资金并张榜公布,村民推选的“大福头家”还要养好一头大猪,以供祭祀、招待戏客和庆宴所用。为了表示虔诚,“大福头家”还需提前一天沐浴净身,甚至吃斋3天。

  2019年11月20日上午10点,随着喊班(司仪)高亢的声音响起,“作大福”的重头戏开始了。铳声、鞭炮声、鼓乐声齐鸣,“大福头家”和执事们身穿礼服各执其位,主祭者叩拜、进香、上供品,全场肃穆。百张八仙桌连排的供桌上,摆满盘盘碟碟的斋菜、果品,特制的红漆大木盘堆叠着糕子饭、禾米饭,雕刻精美的层盒上盛满花生糖、红枣、冬瓜糖、桔饼等,拼摆出“福禄寿全”的吉祥图案,令人眼花缭乱。随后,全场分片逐户上供、敬香、作揖,热闹非凡。

  “作大福”活动最热闹的是“送神”环节,人们在此起彼伏的唢呐、鼓乐、鞭炮声中,欢天喜地将各村的“神灵”送回安奉。三声铳响,扛大旗的、抬“三宫大王”匾的、装扮“八仙”的、舞龙舞狮的、敲锣打鼓吹喇叭的、耍红扇舞腰鼓的,男女老少一村一队,手举高香,鼓乐喧天,铳炮轰鸣,人流如潮……

  古意民俗“作大福”活动如今又添新彩,土楼客家人不仅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来祈福,更向世界展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作大福”活动成为土楼客家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吸引着更多海外游子回乡寻根祭祖,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来到土楼,品味客家文化的深厚内涵。

  █ 客家人的故土乡情

  去过客家土楼旅游的人,在看《大鱼海棠》这部动画电影时,一定不会对里面奇特的建筑感到陌生,那些建筑素材和灵感正是来源于客家土楼。影片里一砖一瓦、一柱一梁近乎完美的土楼元素,红灯笼、红丝带与客家风情的深度融合,无一不渗透出浓浓的中国风。其中椿和湫的凄美爱情故事,使土楼又一次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景点。据介绍,近几年来,先后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来土楼参观考察,数以万计的海外侨胞来土楼寻根祭祖,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来土楼观光旅游。一年一届的“南靖土楼国际马拉松赛”,线路途经许多著名景点和古老村落,有田间路、茶园路、鹅卵石路、古栈道等多种类型。各国选手奔跑于土楼、村庄、小桥、流水间,充分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美景,留下与建筑奇迹同行的难忘回忆。

  客家土楼之所以能吸引世界各地的学者、游客,除了其本身在技术和工艺上的臻于完善、造型和功能上的审美价值外,土楼里更蕴藏着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悠久历史与现代文明的激烈碰撞以及土楼人故土乡情的人文内涵。

  在以血缘家族形式聚居的土楼人家中,敬祖是其文化心理投射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特征,也是中国传统礼制的具体展现。每个土楼聚落都建有祠堂(也称家庙),供奉祖宗牌位。据史料记载,在南靖,这种祠堂有300多座,以它特有的形式记录着一个家族血脉流动的全部历史,是土楼客家人一部无比神圣的文化史书。每逢重大节日,族人都要备好果品、茶酒、香烛,到祠堂祭拜列祖列宗。

  土楼客家人对“神灵”的崇拜是其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它普遍存在于南靖民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客家祖先在不断的迁徙中寻求生存保障的精神寄托,通常随身带有地方神灵或各自家族的保护神。现在的南靖土楼村落里,大多建有供奉“神灵”的村庙。

  美食是土楼客家人对美好生活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在南靖土楼,饮食讲究一个鲜字,无论是牛肉还是猪肉,客家人都会选用最新鲜的食材进行烹煮。酿豆腐、白切鸡、梅菜扣肉、牛肉汤和芋子包,热情好客的土楼客家人会摆上独具特色的客家美食,招待亲朋好友和八方食客。

  而每年春节、元宵节、五月节、七月半等重要节日,是土楼客家人最热闹的日子。特别是元宵节,要举行声势浩大、热闹无比的“闹花灯”等活动。元宵之夜,男女老少来到家族的祠堂里,焚香拜祖、采摘灯花。对于新婚添丁的人家,元宵夜要抱着新生儿到祖祠祭拜,族长还会摘一对灯花,祝愿添丁进财。此外,还要请来戏班在祠堂前表演芗剧或木偶戏,进行舞龙舞狮等活动。土楼人自豪地说,喧闹是土楼的特色,欢乐是土楼的基调,团结是土楼的精神。就像歌曲《山歌唱出客家情》中唱的那样:“围屋圆圆庭院深,上家点火下家明。葡萄结籽团团抱,左邻右舍一家亲。”

  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客家人走出土楼,也有不少年轻人从大城市回乡创业,土楼居民的生活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祖祖辈辈坚守的心灵家园,将永远是土楼客家人的故土之恋。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