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新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 陈宏 发布日期:2020-06-0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在新疆,产业基础较弱、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较低是目前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应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重点,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乡村产业的生态链,优化乡村创业发展环境、产业政策、利益分配格局,全方位激活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活力,努力造就数量充足的高素质乡村产业工人队伍,激发农民主动性和创造力,多措并举促进乡村产业稳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焦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多措并举

  坚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聚焦区域优势特色产业,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加快发展和壮大特色种植养殖业、特色设施农业,支持乡村旅游业、休闲农业、服务业等发展,做大做强区域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如莎车县依托万寿菊产业,2018年实现3万贫困户脱贫。阿合奇县利用当地优势发展大果沙棘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仅沙棘采摘一项就实现贫困户平均增收2500元左右,实现了把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以稳定的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效。

  坚持提升乡村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通农村资源变资产的渠道,科学配置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盘活乡村各类资产资源,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的态势。探索龙头企业带动、景区农区联动、特色项目消费拉动、城市乡村互动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变特色农业优势为旅游业发展优势。围绕推进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科学实施“旅游+特色城镇”产业发展项目,深度打造宜商宜游宜业宜居的特色小城镇。利用自身特殊地理气候、特色物产资源、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等优势,积极与知名康养医养企业合作,实施“旅游+康养”产业项目。

  突出对口支援中的产业帮扶作用。促进对口支援省市与受援地深入开展优势互补型产业发展合作,从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管理、信息等方面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及经营体系,持续提升对口支援的产业扶贫效果。如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充分发挥深圳市对口援建和鞍钢集团帮扶的力量,采取先上产业后搬迁的发展方式,探索“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通过发展现代畜牧业,培育壮大种植业和养殖业,实施产业、就业、帮扶、培训、服务“五个全覆盖”,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目标实现。此外,要建立完善对口支援省市与受援地双方各部门、各系统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大协作体系,做到既明确分工责任,又确保通力协作。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品牌、增活力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扎实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各方面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积极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引导小农户积极发展有助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产业。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市场灵敏度、市场竞争力、规模化生产等方面的优势,利用“互联网+”收集市场信息,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坚持将小农户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帮助小农户发展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积极完善乡村产业品牌体系。新疆乡村不缺少优质农产品,但有品质无品牌或品牌价值较低的现状亟待改变。应抓好产业选择和培育,彰显地域产业比较优势和特色,着力在“特、新、优、绿、实、强”等方面下功夫。积极完善价值链治理模式,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抓好乡村产业品牌的质量管控,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标准化生产;抓好品牌建设,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锁定目标消费群体,着力增强消费者的品牌认同感。同时,还应做好乡村特色产品品牌监管与保护。

  激发乡村创新创业发展活力。通过灵活的政策扶持与发展方式,把乡村富余劳动力与广阔的市场联系起来,充分利用乡土社会资源,激发乡村社会内生动力。全面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为乡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和优秀民营企业家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才等返乡创业,为“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夯实乡村产业振兴的社会基础。

  提升劳动者产业发展能力,重培训、促转型

  千方百计吸引乡村产业人才。引导、鼓励、支持各类人才下乡服务,畅通人才到农村去干事创业的绿色通道。组织动员城市科研技术团队以及各类人才下乡服务,在规划设计、技术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强乡村产业人才培训。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就业创业培训,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技能型产业人才成长需要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积极用好对口支援政策,引导高技能领军人才对口支援培训。促进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创新要素交叉渗透,实现两者融合发展。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培育产教融合型龙头企业,探索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与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为新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夯实人才基础。

  探索培育农村产业工人队伍。以点带面,加快建设乡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民营企业是推动新疆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产业工人集聚地,应充分发挥党组织、工青妇等组织在民营企业中的领导与组织协调作用,构建“党建带工建、青建、妇建,共同助力产业振兴”的发展格局。坚持持续提升产业工人的综合素质,扎实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赋能成长工程”等,围绕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工实现技能提升。

  让农民分享乡村产业发展红利,激发主动性创造力

  完善农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关注乡村产业组织形态新特点,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优化涉农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企业间分工合作的关系。引导民营企业在商业模式、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经营管理、人才使用方式等方面创新,支持行业商会和区域龙头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完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链。

  完善乡村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致富机制。统筹健全产业扶贫体制机制,让贫困人口多层次地融入产业发展,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发展,确保产业发展最大程度地惠及当地贫困人口。围绕提高农民的参与度,谋划好当地扶持发展的产业项目,切实增强产业发展对脱贫攻坚的支撑力。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开展生产经营合作,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完善就业带动、订单农业、保底分红、股份合作、托管服务等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长期稳定合理分享产业发展收益。

  完善农户融入产业链的共同发展机制。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在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并通过产业链形成吸收农民融入的利益联结机制。打破制约城乡资源要素流动的藩篱,使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自由流动起来。依法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鼓励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由村党支部提供组织协调服务,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形成“企业+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股权联盟合作模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作者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