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两高报告,依法防疫、扫黑除恶、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这些社会高度关注、百姓深恶痛绝的案件,成为着墨关切。
一个案例胜千言。你所关心的,案件怎么办理的、下一步司法预期目标怎样,一起从两高报告中寻找今年不一样的看“法”。
(一)依法防疫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疫情防控物资的紧俏,就有人对口罩动了“歪脑筋”,想“发横财”。
疫情防控期间,北京郑某某,明知自己购入的口罩为“三无”产品,仍然“指示”公司的多个门店对外销售。司法机关果断对他的行为亮出“红灯”。3月26日,法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被告人郑某某有期徒刑二年。
对抗疫路上的绊脚石,“打”绝不手软。据两高报告,审结各类涉疫案件2736件;今年2月-4月,共批准逮捕涉疫刑事犯罪3751人、起诉2521人。
抗疫,又要依法依规管理。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
回顾疫情期间,针对疫情防控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有关部门出台多个司法文件,惩治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化解因疫情产生的矛盾纠纷,确保了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律师协会会长李亚兰说,面对疫情大考,越是情况特殊,越是要坚持法治思维,全力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双赢双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扫黑除恶
2020年1月20日,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湖南省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操场埋尸案”故意杀人罪犯杜少平依法执行死刑。
至此,17年前被深埋操场的冤魂得以安息,元凶得以伏法。
扫黑除恶,扫除的是黑恶势力,净化的是政治生态,赢得的是党心民心,夯实的是执政根基。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公安干警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活动上向群众介绍专项斗争成果。(新华社记者张国俊 摄)
除了大案要案,盘踞在群众身边的“菜霸”“路霸”“沙霸”,控制着菜价、运输以及工程成本,百姓的衣食住行均受影响。
依法严惩、强化打击、深挖幕后、综合整治——司法机关在16字上持续发力。
与群众呼声结合、与反腐斗争结合、与基层“拍蝇”结合,一场人民战争,以雷霆万钧之势铺开。
从两高报告看,一年来成绩斐然:检察机关起诉涉黑犯罪30547人、涉恶犯罪67689人。依法深挖根治,起诉“保护伞”1385人。全国法院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12639件83912人。
管住枉法的权利,斩断寻租的黑手。涉孙小果案、杜少平操场埋尸案的公职人员均被判处有期徒刑,我们有理由相信司法机关坚决将黑恶势力“保护伞”和“关系网”加以清除的坚定决心。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刘红宇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黑恶势力产生巨大震慑作用。孙小果案、杜少平操场埋尸案,这些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案件依法审结,彰显了法治和正义的力量。
(三)“打虎”“拍蝇”
腐败是社会毒瘤,从动辄数亿元的巨腐,到向扶贫款物伸手的“蝇贪”,侵蚀的是党的健康肌体,影响的是党和群众关系。
2019年,司法机关对惩治腐败犯罪继续保持了高压态势,依法审理了王三运、努尔·白克力等一批重大职务犯罪案件。
腐败分子们走上被告席、接受法律严惩是腐化堕落的必然归宿。
公职人员在浙江宁波长山清风馆的“典案醒廉”展厅参观。(新华社记者黄宗治 摄)
本该到手的扶贫款被截留挪用,教育、医保等领域被吃拿卡要、盘剥克扣,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案件人民深恶痛绝。
打!依法予以严惩,绝不能让党的惠民政策成为个别人眼中的“唐僧肉”。
两高报告中的数字叫人拍手称快:去年,各级法院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2.5万件2.9万人。检察机关受理各级监委移送职务犯罪24234人,同比上升50.6%。已起诉18585人,同比上升89.6%。
“一年来,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强,对腐败分子的震慑力也在加大。”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丛斌表示,全面从严治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保障。
(四)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日前,一条“有性侵记录者不得从事未成年人工作”的微博登上热搜第一,半天时间阅读量达6.9亿,点赞人次达133万。
提出这条建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表示,这充分说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牵动着全社会的心。
保护未成年人远离犯罪、远离侵害,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堤坝”正在架高筑牢。一些地方检察机关作出积极探索,与公安部、教育部共建教职工入职前查询相关违法记录制度。
“通过制度手段为在校未成年人建立‘安全带’十分必要。”刘希娅说。
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依法严惩绝不手软;依法从严从快批捕、起诉。
两高报告着墨颇重:
——凡拉拢、诱迫未成年人参与有组织犯罪,一律从严追诉、从重提出量刑建议。
——对性侵儿童的赵志勇、何龙等罪行极其严重的一批犯罪分子,坚决依法判处死刑。
全国政协常委甄贞表示,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要加大打击力度,用彰显正义的判决,公正司法来惩治此类犯罪,有效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五)解决好执行难
执行是司法领域关键一环,也是老话题。
法院的判决下来了,却迟迟拿不到应得的钱款。案结事没了,这是深埋在老百姓心中的一根刺。颇为讽刺的是,欠钱的比借钱的更理直气壮。
两高报告当中,关于破解执行难的两组数据令人欣喜: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全国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1041.4万件,执结954.7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7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7.4%、22.4%和10.8%。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指出,对执行活动中的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23437件,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批捕2318人,同比分别下降1.6%和2.4%。
数据一升一降,反映出全社会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体现的是司法机关坚持以人民呼声为第一信号,不断解决群众关注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当下,“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已如期实现,但考题并未结束,为实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切实解决执行难”的更高目标,人民法院还应不懈努力、久久为功。
“联合惩戒打到了‘老赖’的痛处,应当继续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大家像尊重法律一样尊重生效判决。”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律师韩德云说,执行难中一些非常成功的、有意义的探索,要形成常态化的制度固定下来,保持执行工作高水平运行,不断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参与记者杰文津、刘红霞、陈国洲、熊琳、王菲菲、李黔渝、李继伟)
(编辑:石建杭)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