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俺们村没有自来水,一日三餐就靠门口的压水井,不仅出水少,井水还有明显异味。”在安徽宿州市泗县大路口乡龙湖村,村民魏尚兰一边用自来水清洗红薯,一边说,“现在吃水就太方便啦!一拧开关水就哗哗淌,这水质俺们吃着也放心。”
“远水”也能解“近渴”。同魏尚兰家一样,千万个家庭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受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五年来,南水已成为京津冀豫2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主力水源,沿线直接受益人口超过5859万;而东线工程通水后,仅山东12个市调引长江水,总受益人口就达3000多万人。
水“动”了,人和地都解渴了
南水北调让天津市民刘书平家用上了更清澈的自来水。陶建摄
一提起南水,天津武清区城关镇沙庄村居民刘书平就特别高兴,“以前镇里用的是本地的地下水,我家在水龙头下边接的透明管,隔段时间就得刷一次,就像有脏东西一样。自从用了南水,透明管干净着呢。我老伴还说,用南水洗脸,皮肤都变滑溜了。”
据天津市武清区副区长徐继珍介绍,此前,武清区生活用水氟超标问题较为突出。改为南水后,天津自来水出厂水、管网水浊度明显下降,市民饮用水口感、观感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南水已覆盖天津16个行政区中的14个,全市近千万市民从中受益。
北京南城部分区域用上南水后,自来水硬度从350~380毫克/升降为120~130毫克/升,水碱明显减少。目前,南水占北京城区自来水供水总量的七成,供水范围基本覆盖中心城区以及大兴、门头沟、昌平、通州等部分区域,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00万人。
除了饮水问题得到解决,北方地下水资源临近枯竭的问题也因南水的汇入而得到缓解,不少干涸河流重现生机。
11月14日,一幅丰收图在河北正定曲阳桥乡周家庄村上演。阔别20年后,周家庄的水稻又重新出现。
周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宁宁和老支书王焕来查看成熟的水稻。正定县宣传部供图
曲阳桥乡地处滹沱河畔,曾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滹沱河上游来水逐渐减少,地下水水位逐年降低。1999年之后,周家庄的水稻彻底消失了。
近几年,通过滹沱河倒虹吸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的滚滚江水流进了滹沱河,该区域地下水水位回升到34.51米,为种植水稻创造了良好生态环境。今年,周家庄村试种的100亩有机水稻如约迎来第一次收获。
水“清”了,水源地生态也靓了
南水北上,让受水地区解了渴。在这背后,为了让北上的水是清亮好水,水源地的环境整治也一直没放松。
白马湖水生态得以改善。白马湖景区供图
白马湖是江苏十大湖泊之一,2009年被确立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上游过境湖泊,是淮安市中心城区备用水源地。“儿时记忆里的白马湖,水清草绿,后来水质逐渐变差,我就再也不到湖边玩耍了。”从小在白马湖边长大的程云,大学毕业后,就去了苏州工作。3年前,她回到家乡,来到生态恢复如初的白马湖景区工作。
白马湖旧貌。白马湖景区供图
昔日的臭水湖变身生态廊道,白马湖的蜕变源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推进。2010年,当地大力实施退圩(渔)还湖、清水入湖、清淤净湖、生态养湖“四湖工程”,白马湖湖区净水面较治理前增加一倍,水质由劣Ⅴ类变为总体稳定在Ⅲ类水标准,核心区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
泗河支沟马家河治理前。十堰市环保局供图
同为水源地的湖北十堰,也因整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过去,汇入丹江口水库的十堰犟河、神定河、泗河、剑河、官山河,一度成为劣Ⅴ类黑臭水体。2012年以来,十堰将5条河流治理作为“硬骨头”,大刀阔斧进行整治。
十堰市民正在参观犟河人工快渗工程。十堰市网信办供图
“这个人工快渗,和一般污水处理厂不同,它处理的是已处理过一道的生活污水。”前不久,记者走进十堰市犟河水质净化厂。据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每天处理西部污水处理厂尾水4万余吨,达地表III类水排出。
“这是犟河的‘守门员’工程”,十堰市环科所所长、高级工程师畅军庆介绍,当前国家规定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后可直接排放水体;但为提升入库河流水质,十堰又在西部污水处理厂下游增设两个“守门员”工程,即犟河人工湿地和犟河水质净化厂,将犟河的水质由过去的重度劣Ⅴ类变成地表Ⅱ类至Ⅲ类,达到“中国好水”标准。
泗河支沟马家河治理后。十堰市环保局供图
在陕西汉中,全市共设立河、湖长4115名,累计关停违规采砂场点119处,复平河段128公里,联合禁采专项执法180次,拉网式排查整治汉江流域等排口272个。经过整治,汉中彻底消除Ⅳ类水,汉江出境断面达到Ⅱ类标准。
以水为缘,移民腰包“鼓”了
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卧龙岗社区。十堰市网信办供图
“虽然我们是农民,但生活条件比十堰城里的市民还好。”谈起移民后的生活,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卧龙岗社区的村民李秀文语调高昂。拥有两层洋楼、一辆车的他有自己自豪的理由:这个移民安置村,房屋规划整齐、道路宽阔、医院学校齐全。184户原先靠土地吃饭的移民将430亩田流转给光伏农业产业园,如今,村民们在太阳能电板下种植起草莓和油性牡丹。
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卧龙岗社区。十堰市网信办供图
“党的好政策,让我提前奔了小康。日子得劲,天天像过年!”在河南省淅川县厚坡镇柴沟移民新村,“鸽子大王”李建军在自家小院里,兴致勃勃地讲述着“发家史”。
2011年6月25日,淅川县香花镇柴沟村786名乡亲来到70多公里外的厚坡镇柴沟移民新村。李建军没有想到,这竟会是他新人生的起点。
新村新分地,很快流转出去,每亩每年有500元租金。不久,李建军又被公司聘为工人,每天拿80元工资,地还能自己种。外地务工的儿子也回到县里,在亲朋资助下办起修车厂,每月收入3000多元。
厚坡镇柴沟移民新村“鸽子大王”李建军通过移民扶持资金养殖白鸽致富。淅川县宣传部供图
后来,李建军又成立了养鸽合作社,拉着乡亲们入股。几年来,带动周边一百多户贫困户因此脱贫。如今,村里通了沼气,建起无公害蔬菜基地、养猪场等,人均年收入已达万元以上,村集体年收入也达到80万元,村民每年都有红包领。仅今年,新村又多了20辆轿车。
“吃水不忘挖井人”。北京等受水省份,也与南水北调水源地展开了对口协作。以北京为例,北京16个区与河南、湖北两省16个县(市、区)建立了“一对一”对口协作关系,结对开展了一系列交流合作活动,各区累计支持资金2亿元用于结对县市区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京企在河南、湖北两省投资1万多亿元,其中在两省水源区投资1000多亿元。
5年,南水北调工程干得怎么样?水利部南水北调司综合处处长孙永平用“梦想成真,远超预期”八个字概括了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的效果。孙永平表示,黄淮海流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供水区,总人口4.4亿,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35%。以2016—2018年全国万元GDP平均需水量计算,南水北调工程所调水量,至少为我国北方地区近4万亿元GDP的增长提供了优质水资源支撑。日前,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工程开工,工程建成后,将再向京津冀地区增加供水能力4.9亿立方米。(于新怡、鲍聪颖、陶建、祝龙超、张玉峰、鲁先红、张代生、时岩、金雨蒙、张伟)
(编辑:彭凤平)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