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全疆特别是南疆四地州的干部群众既面临着大考,也迎接着检验。按照规划,今年南疆四地州将有12个县市脱贫,为脱贫攻坚取得最后胜利打下坚实基础。在此关键时刻,记者组成4个调研小组,分赴12个县市蹲点调研,通过落在实处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锤炼,讲述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脱贫故事,全景式展示各地扶贫开发的工作成果、亮点和经验探索。
如果总结近年来新疆的发展亮点,那么旅游必然是一个关键词。随着稳定红利的持续释放和旅游兴疆战略的全面实施,新疆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呈现出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态势。
进一步考虑,旅游作为服务业的一种形式,却能够整体带动一二三产业,形成发展合力。特别是当旅游与扶贫相结合时,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人还是原来的人,乡村还是原来的乡村,发展却进入了新的境界。
而在疏附县这个旅游资源并不算富集的土地上,来自政府、社会与群众的各方力量,正开动脑筋、坚持不懈,写下一个个打动人心、催人奋进的脱贫故事。
■更广的收入渠道
深秋的白杨树落叶缤纷,盖孜河的流水潺潺而过,岸边的木篱笆被漆上了红色、黄色和绿色,沿着蜿蜒的河流一直走,就到了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阿亚克色日克阿塔村的水磨坊。
这个有着150年历史、如今已是村里标志性建筑的水磨坊,两年前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没人来磨面,我们赚不到钱;没钱打理设备,磨坊越来越破。”水磨坊第三代主人祖农·茹回忆说。
“百年磨坊,磨的是情怀,只要能打出品牌,就是旅游脱贫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农业银行新疆分行驻阿亚克色日克阿塔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白雪原的协调下,原址重建的水磨坊修旧如旧,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生产方式,还在建筑设计上有了更鲜明的民族特色。
如今,曾经的深度贫困村越来越热闹。十里八乡的群众,闲暇时都喜欢来水磨坊转一转,停下来欣赏磨坊的建筑特点,再顺便买上几袋面粉。“工作队专门帮我设计了2公斤装的面粉袋,还印有我的头像,我都快成村里的‘明星’了。”祖农笑着说。
还是原来的产品,还是原来的味道,却因为远道而来的游客,产生了不一样的价值。村民的增收渠道,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多,正在日渐拓宽。
10月29日上午,疏附县吾库萨克镇托万克吾库萨克村手工艺人热合曼·阿布都拉的手工作坊里被20余位来自广州的游客挤得满满当当。热合曼的儿子马木提江·热合曼弹起了欢快的热瓦普,导游则在旁边介绍展厅里琳琅满目的乐器。在大大小小的乐器中,小型的维吾尔族手鼓吸引了游客的目光,不一会儿就卖出了几个。
从手工作坊出来后,游客们来到村民热合曼江·吐尔逊家,体验当地村民的生活。女主人吐提姑力·吐尔逊用新鲜美味的甜瓜、葡萄和馕接待了来自远方的客人。而晒在院子里的红枣则成了全场的焦点,品尝过后,游客当场下单。
无论是种地、磨面,还是制作乐器,抑或是在更大的范围内,村民们生产生活的轨迹一如既往,但在旅游的推动下,他们年复一年的劳动却有了更多的回报。而从其他角度来看,游客们享受到了最地道的产品和最有特色的服务,旅游企业有了更多利润,地方也积累了更多的发展实力,多方融合之下,成就了旅游脱贫的多赢局面。
■更多的职业身份
对于贫困地区的群众来说,长年累月的机械性重复劳动,使他们在熟悉的领域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径变得十分困难。而旅游给他们带来更深刻的影响,则是职业与身份的变化。
10月29日中午,托万克吾库萨克村叶子海民俗风情园里,厨师麦麦提萨力·阿卜杜热伊木正在为游客制作拉面。今年7月才从疏勒县职业高中毕业的他,通过招聘来到风情园,如今他每月能拿到3500元工资。
家里有6口人的麦麦提萨力,在成长的19年间目睹了家人辛劳的付出,以及并不丰厚的回报。于是,从读书开始他就打定主意不再重复父辈的生活道路。工作之后,这个顾家的小伙子每个月只给自己留下几百元的生活费,剩下的钱全部交给家人。他告诉记者,现在家里焕然一新,生活条件比原来改善多了。“老板还跟我说,等以后游客多了,还会给我发奖金,所以我干劲很大。”麦麦提萨力边说边腼腆地笑着。
厨师有较强的专业性门槛,让不少村民只能看着麦麦提萨力每月3500元的工资眼热,那么离叶子海民俗风情园不远的开心园农家乐,则为贫困群众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服务员阿依努尔·亚库甫今年27岁,来到开心园之前,她每天就是围着灶台转。等到农忙时,一家人全要下地干活,虽然很累收入却并不高。今年6月,下定决心的她和丈夫商量后,把家里的地全部流转给了合作社,然后来到开心园打工。
10月29日上午,阿依努尔把农家乐里里外外收拾完之后,一头扎进厨房开始备菜。“这些工作跟我以前在家做的一模一样,但现在有钱拿,一下子生活就宽裕了。我现在每月都有工资,且农家乐离家很近,不忙的时候还可以抽空回家给老人和孩子做饭。”阿依努尔说。
正如阿依努尔所说,尽管劳动的内容没变,但职业身份与收入情况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
此外,随着旅游业精细化发展的不断推进,行业里的细分职业也越来越多。例如,仅在托万克吾库萨克村,就有专业乐器制作师、景区讲解员等。这些此前在农村鲜见的职业,正为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助力,也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
■更美的乡村面貌
在常规认知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否则没有吸引人的地方,就没有人来参观体验。但在疏附县,尽管旅游资源相对匮乏、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健全,人们却在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改善环境,上下一心为的就是让旅游扶贫之路越走越畅。
10月29日,从傍晚开始,叶子海民俗风情园就不断有游客进入。有的人在荡秋千,有的人在玩荡桥,还有的人动手穿起了羊肉串,热热闹闹的气氛一直延续到天黑。晚上8时,上万盏LED灯同时亮起,不同的造型将整个风情园的气氛一下子烘托到了高潮。
尽管深秋的夜晚温度有些低,但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兴奋地在各处留影拍照。来自喀什市的游客李畅说,第一次来风情园游玩,没想到村里也有这么美的灯光秀。
今年以来,占地86亩的叶子海民俗风情园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10月18日开始的灯光秀,更是在每个周末的晚上都会吸引三四百人来参观。“我们正在同旅行社对接,希望这里成为常态化旅游线路的组成部分。”风情园管理人员方杰说。
缺少大自然的馈赠,但可以通过人的努力来补足。在最接地气的乡村,这种来自社会资本的尝试给本地群众增加了生活的乐趣,也带动了更多人脱贫致富。而从更基础的层面来看,旅游还为乡村建设提供了足够多的助力。
10月30日一早,疏附县托克扎克镇党委委员、阿亚格曼干村党支部书记田义修就来到村里的葡萄长廊。200米的长廊上,已经堆满了牡丹苗,这天开始将把牡丹苗陆续种植在长廊一侧30余亩的土地上。这块由8户村民后院闲置土地平整而来的区域,也将在来年成为阿亚格曼干村的一个休闲去处。
“我们村最大的特点就是红色旅游,借助习近平总书记到我们村实地考察的优势,我们要在爱国主义教育及旅游开发方面做足功课。”田义修说,村里确定了发展旅游的思路后,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今年以来,我们新修道路2.5公里,安装路灯164盏、垃圾桶120个。”
如今,走进阿亚格曼干村,路两旁极具民族特色的房子格外惹眼,农户家里美人蕉开得正艳。不仅如此,为了适应旅游消费的需要,村子主干道两侧的店铺,也从两年前的四五家,变成了如今的60余家。“现在旅游设施还不完善,等到明年,我们的旅游厕所、旅游超市、小夜市和民宿全部建设到位,那将是一个全新的阿亚格曼干村。”田义修信心满满地说。
■更高的发展期待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随着疏附县距离脱贫摘帽的目标越来越近,全县上下围绕旅游脱贫的思考也在逐渐生发。
“要给城里人更多更好的乡村体验,让他们愿意随时随地来、开开心心来,最后让他们来了还想来。”托万克吾库萨克村党支部书记魏帮忠如是说。
在魏帮忠的引导下,村里一块40亩的土地被分割成了400份,每份一分地,租赁给城里人种植。到了农忙时节,周末的时候不少“城市农夫”开车从城里赶来,种地放松、休闲娱乐。“靠着土地使用费、日常打理费用等,一分地的经济产出可以达到上千元,近80户贫困户能够从其中分红。”魏帮忠说。
托万克吾库萨克村的“城市农夫”项目,就是将旅游与农村生活深度融合的一种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游客的参与度更高、体验更好,自然也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除了收入增加带来的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农村群众打开了一扇认识外界的窗。曾经的一亩三分地不再是生活的唯一,人的变化成了脱贫中最大的变化。
麦麦提萨力说,自己很喜欢做厨师,闲暇时还能和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聊天增加见识,自己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也越来越高;
阿依努尔说,村里很多妇女都走出家门去工厂上班,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自己也想做一个自信、美丽的职业女性;
很多人说,发展旅游让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可能性,选择的自由给了自己最大的自由;
……
“村里开始发展旅游的时候,曾引起一些质疑的声音。”田义修说,有的村民不希望村里来很多陌生人,有的村民觉得旅游未必能赚到钱,但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以及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引导工作的不断加强,大家的热情越来越高。
“现在,无论是常态化组织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还是厨师技能、礼仪规范培训,大家参与程度都非常高。”田义修说,每个人都是导游、每家每户都是旅游推介点的氛围已经开始形成,而这才是未来发展最大的信心源泉。
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疏附县共接待游客40.21万人次,同比增长43.8%,实现旅游收入8388万元,同比增长67.3%。
旅游扶贫,路在脚下,更在远方。
□调研手记
旅游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尽管在产业结构划分中,旅游业是服务业的一个细分领域,但如果将发展旅游当作脱贫的一种途径,那么其效果却是融合了一二三产的综合呈现。
在田间地头,靠着旅游热带来的人流,农民地里的产出卖得越来越好;在合作社,作为旅游纪念品被设计制作出来的手工艺品越来越多;在民宿、农家乐,不少农民成了厨师和服务员,收入渠道越来越广。
如果将思路进一步拓宽,旅游带动的不仅是收入的变化,还从更深层次对农村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试想,脏乱差的环境怎会有人愿意来休闲放松?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如何能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从长远来看,随着旅游成为群众的基本消费需求,其作用的发挥必然是一个渐进加速的过程。借助脱贫攻坚阶段打下的良好基础,旅游业一定能够在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全面小康方面发挥出更积极的作用。
(作者: 白之羽 赵春华 何 玲 阿扎提·玉素甫江 吕伊晗 陶志豪)
(编辑:程艳)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