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增速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吸纳就业增速连续两年全国第一,推动全省经济增速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三……近年来,在国家大数据战略引领下,贵州先行先试,一系列可喜变化悄然发生。
从建数据中心走向云服务运营
地处西部内陆的贵州,地质稳定、气候凉爽、电价便宜,对建数据中心来说是一个优势,意味着安全、绿色、节能。2014年以来,三大电信运营商及苹果、华为、腾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把数据中心业务布局于此。
“藏在山洞里”的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目前已完成基建施工。不久,总面积超3万平方米的隧洞将存放5万台服务器。“选址在这边,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在该项目负责人表示,打动企业落户的,还有贵州率先发展大数据并形成行业集聚效应。
据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大数据战略发展报告,贵州已成为全国大型数据中心集聚最多的地方之一。
2018年,科大迅飞等12家知名大数据企业和200多家成长性好的企业与贵州相继签约。截至去年底,贵州省大数据相关企业达到9551家。近期,贵阳朗玛、满帮集团入选2019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
“过去大家讲贵州大数据,首先想到是数据中心。”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马宁宇表示,如今贵州大数据产业新阶段的培育,已从简单的数据中心建设走向了云服务,从留住数据走向了留住资金,不再单单是一个大数据的存储仓库。
从单个场景扩展到多领域应用
长期以来,贵州传统支柱产业是煤电烟酒,如何守好发展、生态两条底线,实现“换道超车”,大数据被视为关键一招。
“过去提起大数据,一些企业觉得不如买几台设备、新建一条生产线那么直观,能很快带来回报。如今这种观念正在改变。”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产业融合处副处长韩朱旸说。
作为“老牌”制造企业,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投入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平台、轮胎芯片等项目,全面提升了智能制造能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20%;实现净利润9293.0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1.53%。
据统计,2018年,贵州1625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实现深度融合,“上云用云”企业突破万户。同时,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2%,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1.5%和75.8%。
大数据在助力经济提质增效的同时,与政府治理、民生服务相关的应用也在增多。作为全国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试点应用省份之一,贵州推出了“智慧法院”等一批成果。
今年数博会上,贵州发布了政务服务“一云一网一平台”,通过“一朵云”统揽全省政府数据、“一张网”联通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一平台”解决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数据调度。
“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贵州省电子政务中心副处长胡滨说,目前全省生育登记、社保资格认证、婚姻登记预约等16000多个服务事项,都可直接在网上办结。
从要素薄弱升级为全方位保障
人才底子薄、产业基础弱,是贵州大数据发展绕不开的坎。为让大数据真正变成大产业,一系列要素正不断在当地夯实。
在实施信息基础设施3年会战里,贵州实现全省行政村光纤宽带和4G网络100%覆盖,互联网出省带宽从2010年的325G增长到2018年的9130G,8年间增长28倍。
瞄准当前5G等前沿应用,首批5G试点城市贵阳也设立了移动5G联合创新实验室、联通5G大数据创新研究中心。到2022年,贵州将力争实现5G全面商用。
为解决人才瓶颈,贵州初步形成了从社会培训、中职高职到本科、研究生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省内8所高校获教育部批准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与阿里巴巴、华为等合作的大数据学院招生2880人。
为守护数据安全,贵州在2016年出台《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随后制订了《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贵阳市大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今年10月1日,《贵州省大数据安全保障条例》将正式施行。
“将‘野蛮生长’的大数据产业纳入法治轨道,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贵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忠认为,尽管大数据领域新、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但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责无旁贷,用一个个实践探索填补空白。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