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③
④
⑤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砥砺奋进,从贫困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偏远封闭走向开放前沿,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全自治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人均生产总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由1950年的9.4亿元、0.67亿元、51元和428万美元提高到2018年的20352亿元、2790亿元、41498元和623亿美元,壮乡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祖国南疆繁荣稳定的壮美华章。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均每年100多万人摆脱贫困,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行走壮乡,总能看到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后的笑脸。
“从以前的1000棒扩大到现在的2500棒,一年的利润有两万多元。” 晒出种植凤尾菇的账单,贺州市钟山县燕塘镇合群村村民张壮图喜笑颜开。贺州市投入产业奖补资金两亿元,促进食用菌、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去年全市特色产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覆盖率达84.8%。
“家有几亩桑,脱贫奔小康。”在隆林各族自治县者浪乡么窝村,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办公厅派驻么窝村的第一书记申卫华引导村民种桑养蚕。“我们新建桑园250多亩,覆盖了尚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108人,送技术上门,并争取帮扶资金建设了3座标准大蚕房,供贫困户免费使用。”
“去年收入两万多元,今年有望突破3万元。”么窝村贫困户熊克林以前外出务工,如今在家种桑养蚕,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心气也越来越高,“不光要脱贫,还要致富!”
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是治本之策。广西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狠抓特色产业,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产业扶贫,规划先行。
近年来,广西制定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规划,加快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培育出百色芒果、南宁香蕉、融安金桔、天峨珍珠李、上林山水牛、巴马香猪等一批在国内具有知名度的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截至2018年底,广西106个有扶贫任务的县,“5+2”特色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约113万户,覆盖率达80%以上;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5%。
——产业扶贫,能人带路。
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养羊协会党支部书记刘入源,不仅自己靠养羊致富,还帮助不少乡亲发“羊财”。江宁镇六佳村的贫困户谢玉军就是受益者之一。3年前,谢玉军跟刘入源学习饲养山羊技术,如今已发展种羊100多只。“已有370多户贫困户加入我们的养羊大军,1500多人成功脱贫。”在刘入源的带动下,博白县共有17个乡镇29个贫困村600多农户养殖山羊,每户年均增收两万元以上。
——产业扶贫,产销对接。
猕猴桃、有机大米、刺梨汁……在乐业县,各类名优特产在电商平台上亮相,不断销往全国各地。如今,广西3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纳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贫困地区产品价值达30多亿元。
“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项目。”八桂大地,全新的扶贫产业格局构建成形,更多的笑容正在贫困群众脸上绽放。
崇左市江州区统筹谋划蔗糖产业转型与产业扶贫,将脱贫攻坚融入甘蔗种植、加工、综合利用的全过程,形成“全产业链”。“甘蔗卖到糖厂,蔗尾留作种子,蔗叶卖给饲料厂。”江州区驮卢镇那模村村民卢明善说,一根甘蔗“两头甜”,上个榨季收入增加了5000元。
为帮助贫困户脱贫,广西打出健康扶贫“组合拳”。今年上半年,广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率达97%,享受各类政策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90%,门诊特殊慢性病实际报销比例达80%。2016年以来,广西共有95.25万贫困患者得到诊疗服务,救治率96.92%。截至今年6月,广西因病致贫、返贫的贫困户数已从2016年底的18.52万户减少至10.46万户,下降了43.52%。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广西广大干部群众向着“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留下坚实的足迹。
走活开放发展一盘棋
八桂大地,开放热潮涌动,充分释放“海”的潜力,着力激发“江”的活力,努力做足“边”的文章,精心擦亮“会”的名片,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走活开放发展一盘棋。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连接“一带一路”建设,建优北部湾经济区,携手东盟“一湾相挽十一国”,广西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昔日相对封闭的边陲一隅,如今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热土。
7月15日上午,一批进口冷冻巴沙鱼货柜在重庆开箱。这些货柜自越南胡志明港经海运到中国广西钦州港,然后转铁路运输到重庆。这是陆海新通道首次进口冷冻海运原箱货柜,节约时间20天以上。
2017年,一条纵贯我国西部、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物流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开始运行。广西正是这条新通道的重要交汇点。作为中国和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接中国广袤内地,南连东盟及南亚等地,为广西走活开放发展一盘棋落下关键一子。
“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常态化运行的首趟班列,就是从这里出发的。”在钦州港东站,站长黄光辉自豪地说,陆海新通道班列、班轮由此实现了规模化、常态化运行,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在这里中转。
截至目前,北部湾港至西部内地已开行8条线路的铁海联运班列,如今平均每天开行2.5列。北部湾港已开通外贸航线24条,实现东盟主要港口全覆盖,并开通至南非的外贸远洋集装箱航线。2018年,北部湾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0万标箱,其中通过陆海新通道抵港的集装箱约5.78万标箱。
推进以北部湾港为陆海交汇门户的陆海新通道建设,广西不遗余力。
加强区域合作,改善基础设施。今年1月,重庆、广西、贵州、甘肃与青海、云南、新疆、宁夏签署合作备忘录;今年5月16日,陕西正式加入,通道区域合作扩大到西部九省(区、市)。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等项目正加快建设。
推进通关便利化,降低物流成本。广西出台《关于优化通关环境畅通陆海新通道的若干措施》,力推快速通关。2018年12月,广西口岸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60.58%、89.48%;广西沿海铁路集装箱运价降幅达20%。
强化钦州、防城港、北海3处港区分工协作、协同发展。整合后的北部湾港快速崛起为亿吨大港。目前,已实现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通航,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和我国对东盟海上贸易的重要口岸。在陆海新通道的带动下,2019年第一季度,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410.66万吨,同比增长14.01%。
占尽地利的广西,正获得越来越多来自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回馈。以港口为龙头,涵盖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6市的北部湾经济区,全力参与陆海新通道建设,已形成了广西85%的外贸总量。
广西捷递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几经权衡,将办公地点选在凭祥。作为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陆路口岸,凭祥日均出入境车辆超1000辆。“货物运输由空运改为陆运,运输成本下降了六成。”总经理助理张智慧说,早上运来的电子产品,晚上就可以送到越南客户手上。
依托独特区位优势,钦州1000万吨炼油、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钦州华谊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在北部湾经济区落地。2018年,北部湾经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60.94亿元,约占广西全自治区的48%。
绿色发展引领壮乡腾跃
行走广西,“天外青峰列画屏”的诗情画意处处可见。山清水秀生态美成为广西的金字招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上下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生态优势金不换成为共识。目前,广西森林覆盖率达62.37%,空气、地表水、近岸海域水质等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
绿色发展引领壮乡腾跃。有机农业、大健康产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兴起,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增强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过去,水洗厂一开工,烟囱往外冒黑烟,根本不敢开窗。”提起曾经的污染,玉林市福绵区福绵镇船埠村村民冯甲富心有余悸。
福绵区每天生产服装多达120万件。牛仔裤缝纫成型,要用水洗才能出厂,而这会造成大气和水污染。有的水洗厂为降低成本,将污水直接偷排到江中,把干净的南流江污染成了“黑水河”。
“见污治污,陷于被动,治标不治本。”福绵区委书记黄雕说,根治污染,唯有转变观念,绿色发展。
几番努力,福绵区投资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对污水实行集中处置,“一个进水口,一个达标排水口,固废循环利用无废排。”
“全产业链升级式转移,24家水洗厂有15家搬迁到了产业园,未入园的被关停。”黄雕说,经历阵痛,产业更壮大。“一条扁担两头挑,一头挑着金山银山,一头挑着绿水青山。”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不惟福绵一地。
近年来,广西组织实施生态经济十大重点工程,积极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等生态产业、生态经济,不断探索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的新路径。2012年至2018年,全区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4.1%。
“这么多年,也没见对周围的红树林有影响呀!”在防城港市东兴镇竹山村,开了七八年海鲜餐馆的邓权接到拆除餐馆的通知时,起初很不理解。
“影响是缓慢的,一旦表现出来,得花大代价才能恢复。”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耐心解释,餐馆污水影响红树林生长,垃圾更破坏了红树林的微生物链。
“红树林是我们的‘海洋卫士’,确实要保护好。”知晓利弊,权衡再三,邓权不再犹豫,同意拆除餐馆。
竹山村海边滩涂上的红树林,位于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近年来,防城港市恢复红树林生态湿地近千亩,红树林面积扩大到3330公顷。不只是防城港,整个北部湾,如今都在采取有效举措守护红树林。
海阔林密引鹭栖。2010年到2018年,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记录从187种上升到281种。全球极危鸟类勺嘴鹬、全球濒危鸟类小青脚鹬、黑脸琵鹭在保护区越冬,大量的珍稀鸟类来这里停留觅食。
“红树林可以检验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任周浩郎说,广西沿海红树林数量不减反增,有效保护了近海海洋生态。2018年,广西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率为90.9%。
走进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桥等村,宽敞干净的马路、整洁有序的环境、绿意盎然的植被,还有一个个用“废弃物”打造出的“微花园”“微果园”,无不让人眼前一亮。
废弃的猪舍牛栏被拆除,荒地修整打理后变成了菜园,沟渠的淤泥垃圾被清理,乱搭乱建被整顿……截至今年6月底,广西共有1.8万多个村庄开展清理整顿工作,共清理建筑材料乱堆乱放两万多处、积存垃圾近12万吨。
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广西持续深入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按照“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目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一大批基础设施和生态宜居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12个村获评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587个村入选国家级“绿色村庄”。
绿色,已成壮美广西的底色。目前,广西共完成村屯绿化13.96万多个,其中自治区级绿化示范村屯1.46万多个,29个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2018年,全自治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2.37%,比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提高39.15个百分点。
“现在我们村比以前干净、整洁多了,住着舒服,不比城里差!”桥等村村民覃桃养颇为自豪地说。
图片说明
①6月30日,从广西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首发驶向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集装箱班列。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摄
②广西柳州市鹿寨县拉沟乡大坪村古报瑶寨地处偏远山区,林多地少。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依托瑶寨所在山区丰富的林业资源和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在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引导扶持村民种植罗汉果、灵芝、钩藤等农产品,采摘加工草药制作瑶家药浴产品,开办农家乐等,多方位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群众增收,实现脱贫致富。图为8月22日,古报瑶寨的村民在排练节目。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③广西兴业县山心镇蓬塘村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当地主动邀请技术人员进行茶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方面的技术指导,茶叶产量和质量得到提升,帮助农户实现增收。图为8月16日,蓬塘村茶农在茶园参加秋茶采摘比赛。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摄
④暑假期间,广西柳州市融安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老乡家园”开办“七彩假期”公益培训班,授课老师除了辅导孩子功课外,还开设美术、舞蹈、音乐等兴趣课程,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图为8月17日,罗孝云(右)在“七彩假期”趣味数学课上学习。罗孝云来自融安县雅瑶乡农村,今年随家人住进安置小区。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⑤2017年9月,广东廉江市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签订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开展“携手奔小康”定点帮扶工作。两年来,廉江市利用资金、技术等优势,在产业、教育、医疗、就业、旅游等方面,通过实施扶贫项目、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等,对融水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方位扶持。据介绍,粤桂协作项目帮助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数占全县年度脱贫总数的15.58%,受益贫困人口占全县贫困人口的58.1%。2018年,融水减少贫困人口3.5万人,13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图为8月25日,在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一家林木加工企业,工人在生产线上作业。这家林木加工企业共有300名工人,其中贫困户有169人。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