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丹心一片勤耕耘—— 记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院长刘吉开
来源:中国民族报 蓝永丽 发布日期:2019-08-3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刘吉开应邀在2017年中国大健康产业与菌物药论坛上做主题发言。受访者供图

 

  刘吉开,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政协常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第二批“百人计划”,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8年成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SCI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1部,获国内外授权专利10项(包括3个国际专利授权)。

  穿上白大褂,他是实验室里严谨细致的科学家;走出校园,他是履职尽责的省政协常委。从校园到社会,从人民教师到政协委员,无论教书育人还是参政议政,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院长刘吉开始终坚守着知识分子的初心,勇担职责和使命,以独特的专业视角和精湛的专业知识不断探索世界、解释未知、服务社会。

   “做学问、搞科研没有捷径,唯有坚持不懈”

  刘吉开从事高等真菌化学活性成分研究20余年,系统地开展了高等真菌药物化学和生物活性成分研究。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已成为世界上从事高等真菌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具有较大影响的团队之一。

  “真菌是地球生物圈中第二大类群,仅次于昆虫。真菌资源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人们了解得越多,认识得越深,越能找到更多可以利用的东西。”在刘吉开眼里,蘑菇浑身都是宝。他研究蘑菇分子,寻找活性成分甚至毒性成分,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截至目前,刘吉开带领团队已完成200多种高等真菌的化学成分研究,并对高等真菌子实体和发酵液提取物进行了多方面的活性研究,分离鉴定了2000余个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其中有500多个新化合物,包括10个新的结构骨架类型,发现了一系列结构新颖、有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生物活性和药理学试验,刘吉开及其团队发现有些化合物具有抗肿瘤、调节糖代谢和脂代谢、抗艾滋病毒等多种显著的生物活性,有多个分子目前作为候选药物分子,正在评价之中。

  在云南工作期间,刘吉开还参与了著名的“云南不明原因猝死案”的调查,通过和多位科学家合作,找出了近30年未解的命案“凶手”——有毒小白蘑菇,挽救了数百人的生命。

  “我国的民族医药资源十分丰富,振兴我国民族医药方兴未艾、大有可为。”刘吉开对民族药研究充满信心。目前,他和团队已完成对20余种特色傣药、黎药、彝药的活性成分研究,发现新化合物80余个。从蛇根草中发现一个免疫抑制活性很强的分子;从青牛胆中发现一个具有降糖、降脂、治疗脂肪肝等多重功能的活性分子,并申请了相关专利。

  从事教学科研30余年,刘吉开从未有一丝懈怠,常年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每当别人问起他在教学科研上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时,他总是笑着说:“做学问、搞科研没有捷径,唯有坚持不懈而已。只有平时一点一滴的坚持,才能最终汇成波澜壮阔的大海。”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从“彩云之南”到“南湖之滨”,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到中南民族大学,并担任学校药学院院长,对刘吉开来说,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虽然有着多年的管理经验,但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挑战,他坦言:“有压力更有动力,如何让这个‘年轻’的学院快速发展,如何结合实际推动民族医药学科建设,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人才是关键。‘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自担任中南民大药学院院长以来,刘吉开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经过深入思考,他明确提出了“内培外引、委以重任,以老带新、重在促青”的发展理念,着眼学院长远发展,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实力雄厚的专业师资队伍。

  作为学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刘吉开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积极搭建平台,先后邀请了加拿大皇后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国内外高校和机构知名专家学者到校进行学术交流,同时鼓励、支持年轻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开拓研究视野,提高能力水平。

  得益于不拘一格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团结协作的优良院风,近年来,中南民大药学院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教师和教师团队。为庆祝2019联合国“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中国化学会面向会员遴选118名青年化学家,作为118个化学元素的“代言人”,药学院付海燕教授成功入选,成为镉元素代言人。万定荣教授团队主导制定了中药材艾叶国际标准,这是湖北省研究制定的第一个中医药国际标准,也是在全球率先制定、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出版发布的两个关于中药材质量检测方面的国际标准之一。

  有了独具特色的科研平台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学生素质也得到快速提升。刘吉开团队指导的多位博士、硕士研究生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博士生赵珍珠等从食用菌松茸中发现新骨架抗炎活性化合物松茸酮,硕士生李薇等从白黄小薄孔菌中发现新骨架倍半萜抗菌活性物质,他们的科研项目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等资助。此外,药学院还有多位学生先后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履职尽责,不辜负信任和责任”

  在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生物城生物创新园内,有一条长约690米、宽约9米的柏油马路,这条路被命名为“李时珍路”,这是武汉第一条以我国科学家名字命名的道路。道路名字的提议者正是刘吉开。

  2018年是医药学家李时珍500周年诞辰,在年初的湖北省政协会议上,作为省政协常委的刘吉开提交了在武汉命名一条“李时珍路”的提案。他说,李时珍是湖北人,他的《本草纲目》在中国医学史乃至世界医学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应借纪念李时珍500周年诞辰之际,在武汉市命名一条“李时珍路”,让后人铭记他为人类文明作出的杰出贡献。

  这一提案建议得到了武汉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的重视和采纳,决定将“李时珍路”命名在与生物医药、中医有关的地区。2018年7月,利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武汉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的工作人员经多方联络、走访调研、现场考察,最终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生物城园区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这条路于2018年8月23日正式挂牌命名,虽然路不太长,但生物医药类企业云集。

  “命名这条路有利于我们在社会上弘扬科学精神,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从事医药事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刘吉开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脉,在高新区内以我国科学家名字命名道路,把其精神标识展示出来,最直观、最有感召力。

  “当选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刘吉开说,“主动作为,积极建言献策,履好职尽好责,才能不辜负这身份背后沉甸甸的责任。”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