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陆婷:巧手绣出新生活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7-3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陆婷(左)向绣娘传授刺绣技法。 马永摄

  幼年时遭遇的一场火灾,造成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侗族姑娘陆婷右手食指残疾。从六七岁起,她再也没摸过绣花针。从凯里学院旅游专业毕业后,她回老家当了一名代课老师,业余时间走村串寨去家访,帮助贫困学生卖绣片,逐渐对侗族刺绣产生了兴趣。

  2011年,侗族刺绣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在当时的侗乡黎平,年轻人外出务工,侗族刺绣面临着传承危机。

  陆婷的母亲是远近闻名的刺绣高手,却常常发愁找不到徒弟。母亲身患重病后,孝顺的陆婷决定重拾绣花针。那一年,她26岁。

  为拜师学艺,陆婷四处奔走,有时一天跑好几个寨子。很多老绣娘看到她的手指都摇摇头,劝她不要白费工夫。陆婷却不信邪,她帮老绣娘干农活,软磨硬泡,终于打动了她们。最终,她学会了十余种侗族刺绣的绣法。

  为了熟练掌握技艺,陆婷吃了多少苦,外人很难知道。别人半小时能完成的工作,她往往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完成。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勤学苦练,陆婷逐渐将不同的绣法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的手工刺绣作品“子孙背带”“行歌坐月图”分别获得2014年在长沙举办的“民族刺绣博览会”刺绣类二等奖、2014年杭州刺绣博览会金奖。

  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旅游业的兴起,让一度衰落的侗族刺绣迎来了新的生机。头脑灵活的陆婷趁势而上,创办了彦婷手工刺绣坊,并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发展刺绣产业。

  从一个人富裕到带动一群人富裕,陆婷在侗乡黎平掀起了一股“刺绣旋风”。“我们的嘴不仅可以吃饭,还可以唱歌;我们的手不仅可以干农活,还可以绣出美丽的刺绣。”这是陆婷常常用来鼓励绣娘的一句话。

  7月11日,黎平县双江镇高构村幼儿园的操场上,一大早就聚集了几十位拿着丝线和绣片的绣娘。她们都是高构村民族手工刺绣产品培育培训班的学员。

  高构村是一个偏远的侗族山村,有234户989人。由于交通不便,村里贫困发生率超过30%,今年尚有38户109人待脱贫。

  “听说彦婷手工刺绣坊可以免费培训绣娘,并以订单形式为绣娘提供刺绣业务,绣好后公司统一收购,决定请他们到村里来举办培训班。”贵州省大数据局驻高构村第一书记林文全说。

  早上8点,陆婷从黎平县城出发,行车一个半小时,辗转到了高构村。她仔细查看了绣娘们头一天的刺绣成果,对她们的进步予以了肯定,并给绣娘们加油打气:“我们就是要靠自己的双手,让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陆婷为学员们设计了“福”“龙”“凤”等刺绣图案,还自创了绞绣针法。“习近平总书记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绞绣针法就是各民族大团结的象征。”陆婷说。

  相比传授刺绣技法的“术”,陆婷更愿意与绣娘们谈心,鼓励她们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志”。她充满感情地对绣娘们说:“过去一年,村里来了很多领导,他们来帮我们过上好日子。但未来持续过上好日子,还得靠我们自己努力,大家说对不对?”绣娘们纷纷点头认可。

  30岁的吴培桃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公婆去世后,她只能在家里照看两个孩子,不能外出务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听说村里要开设刺绣培训班,吴培桃赶紧报了名。

  27岁的韦昌艳从小跟着母亲学习刺绣,但从来没有靠刺绣挣过钱。听说培训合格的学员不仅可以拿到订单业务,还不用担心销路,韦昌艳学得格外认真。

  经过多方努力,目前陆婷共创办了7处侗绣基地,带动2000余人就业,每位绣娘每年至少增收一两万元。由于在脱贫攻坚中的突出贡献,陆婷先后荣获“五四青年奖章”、贵州省脱贫攻坚标兵等称号。

  从十多年前帮人销售绣片开始,陆婷就意识到,民族传统刺绣如果不进行革新,主动融入现代生活,就不可能拥有市场。她将侗族刺绣图案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之中,小到女性喜爱的耳环、戒指、手包,大到桌布、抱枕、服装,这些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备的创新产品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每年销售收入达1000多万元。

  现在,陆婷又注册了“侗青婷”商标,筹建了“彦婷刺绣”艺术文创工作室,在打造自有品牌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侗族盛装上的刺绣精美繁复,但是绣起来费时费力,主要用于收藏,市场需求小。我们对侗族刺绣图案进行简化,绣娘易学易绣,主要用于市场空间广阔的民族便装。”陆婷说。

  每天闲暇时间,十几位绣娘聚集在“彦婷刺绣”工作室,大家唱着侗歌,快乐地穿针引线,一个个绚丽多姿的图案在她们的巧手下绽放,同时绽放的,还有无比灿烂的未来。

  祝福

  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古老的侗族刺绣又“火”了起来。姐妹们有了自己的收入,在家里说话硬气了。感谢党的好政策!祝祖国繁荣昌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