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哥姐姐们的耐心讲解下,我不仅理解了‘红石榴’所蕴含的团结与和谐之美,还认识到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重要性,我会努力学习,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不久前,湖北民族大学“红石榴”宣讲团来到恩施市芭蕉侗族乡中心小学开展宣讲。五年级(4)班学生杨智欣听了宣讲后,收获满满。
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湖北民族大学在行动。2024年10月,该校组建“红石榴”宣讲团,35名成员先后赴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利川市马前小学等地开展宣讲,宣讲场次30余场,覆盖人数1500余人次。团队通过持续创新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族群众心中。
近年来,湖北民族大学不断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青年实践路径,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在校园内外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马若琛让我代为转达,特别喜欢你们的课,感谢小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2022年8月6日,一条来自新疆家长马丽萍的短信,让参加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湖北民族大学“同心石榴”赴疆实践团的队员们倍感振奋。
当年7月,“同心石榴”实践团来到新疆伊犁,与伊宁市墩买里街道办事处协海尔依其社区共建“榴榴之家”,师生共同开展“大手拉小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调研与实践。中华饮食知识、趣味中国字、民族团结健身操等兴趣课程如火如荼开展,不仅丰富了新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让他们沉浸式体验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石穿。两年后,实践团再次远赴新疆,通过开展“红石榴·同心课堂”“爱中国·故事讲述”等系列活动,为当地社区儿童讲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民族团结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扎得更牢。
以文化人,凝聚人心。2024年5月9日,湖北民族大学第九届民族文化节正式拉开帷幕,在近半个月里,“中华民族一家亲游园会”、“团结乐章·民族歌舞嘉年华”联欢会、“同心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绘画活动等相继开展,为各族师生互学共融搭建起平台。
自2010年开始,该校连续举办了九届民族文化节,累计开展各类活动60余次,参与人数达3万余人次,成为学校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教育的有力载体。
“文化节不仅让我们有机会展示本民族文化,也让我们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有了更全面认识。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应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交融,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青春力量。”该校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旦增扎西说。
加强“铸牢”教育,高校要充分发挥在教育、人才、科研等方面的优势。
2024年8月9日,湖北民族大学团委与浙江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签署了共建“铸牢”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协议。签约以来,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共同开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源,共同推动“铸牢”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从社会实践、理论宣讲、项目合作以及交流活动等全方位加强合作,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湖北民族大学与恩施市大山顶村、利川市马前村等单位、部门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画出最大同心圆,共同为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湖北民族大学团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学校将围绕“铸牢”主线,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让青年学子在新征程上更好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的壮丽篇章。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