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市域管理:变“治理”为“智理”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日期:2025-03-2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数字技术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新引擎。当前,数字技术赋能作用逐渐凸显,既加快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步伐,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并作出战略安排,既为持续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充分释放数字技术红利、加快数字技术和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提出新任务、作出新部署。

  变治理为“智理”,提升整体智治效度。随着我国城镇化率逐步提高,城市已经成为人口集聚的主要空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67%。要实现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必须紧紧跟上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发展趋势,找准数字技术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的“小切口”,促进数字技术和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可建设区、街、社(村)三层结构的数智化基层治理平台,覆盖社区治理全域组织工作场景,有效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突出问题。通过建设基层治理平台“社会治理大脑”,加快实现市域社会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推动城市治理和运行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转型升级。

  变经验为“循数”,提升科学决策精度。应树立正确的大数据观,让沉默的数据“开口说话”,为及时发现市域社会治理堵点、精准研判市域社会治理矛盾、科学谋划市域社会治理发展路径提供重要依据。一方面,创新基层数据采集方式,通过场景应用、系统对接、机器人辅助等方式自动采集数据,既能解决社工入户采集数据难度大的现实问题,也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鲜活性;另一方面,给市域社会治理插上数字化翅膀,把大数据用于市域社会治理全方面、全过程、全环节,实现全领域覆盖、全环节跟踪、全过程监管,给市域社会治理装上“千里眼、顺风耳”,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变粗放为“精细”,提升社会治理韧度。市域社会治理不是朝夕之功,既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更要善于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实现智能化治理,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韧度。打造纵横贯通的市域社会治理“数字立方体”,汇聚多元社会治理数据,实现数据共享、资源整合和动态更新。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组织协调、信息传递、快速反应等方面的“加速器”作用,实现“小事不出楼门,大事不出社区”。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有韧性、互连通、网络化的空间布局,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提升市域各部门在公共安全、自然灾害事件中的处置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是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一环。数字技术在提供优质均等、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作用,打造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数字化体系。要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随着“政策兑现”“接诉即办”“未诉先办”等一项项数字化改革成果提质增效,公共服务质量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打造“智能社工”,涵盖社区咨询应答、服务办理、居民诉求处置吹哨报道、接诉即办以及未诉先办等工作场景,为社区工作提供智能化辅助。市域是贯穿省域和县域的重要枢纽,也是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要牵住市域“牛鼻子”,加快破解公共服务基层数据重复录入和多头填报现象,打通公共服务“断头路”,让基层工作人员“轻装上阵”,切实减轻“数字负担”。

  作者:翟云(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研究员)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18日 02版)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