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梓委员:坚持“两个结合”,守好“根脉”“魂脉”
来源:中国民族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张冠梓 发布日期:2025-03-0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着眼“两个大局”,深刻总结国内外民族工作经验教训,深刻洞察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趋势,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和民族理论的发展,又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民族融合”“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等民族理论,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观”、“大一统”思想、“和而不同”理念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脉。

  一是大联合。马克思、恩格斯站在解放全人类的高度,主张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经过社会革命走向共产主义,最终形成“自由人的联合体”。打破民族之间的隔阂、封闭,实现民族之间的平等、联合,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主张。而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体建设,就成为走向未来“大同世界”的必要阶梯。

  二是大团结。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国情,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前提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在认识上的不断深化。

  三是大家庭。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坚实的现实纽带,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割裂的整体。我们不仅要让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发展好,更要努力把这个大家庭建设好,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