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学以广才 “智”以成学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日期:2024-09-1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教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这部专题文集,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文稿47篇,首篇文章《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10日的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明确要求。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建设教育强国五育并举、融合推进的内在逻辑和理论内涵,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

  五育并举理念主张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五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把握人才培养规律、洞悉时代发展趋势作出的科学判断,更是教育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其中,“智育”是指科学文化水平的培养,通过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让受教育者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获得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基本的思维能力。在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中,智育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是龙头。高校智育工作的水平,体现了整体智育的价值取向和工作进路。随着对教育内涵和本质认知的不断深入,做好新时代高校智育工作,对学校、教师、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做好新时代高校智育工作,在学校层面要树立鲜明导向,以教育改革提升综合实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高校只有抓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应当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遵循通专结合、科教融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的理念,有机融合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抓住教育评价这个“牛鼻子”,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主动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精准识变、主动求变、积极应变,实现“唯分数”向“重素质”、“育分”向“育人”的转变。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为智育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坚实基础和有效保障。

  做好新时代高校智育工作,在教师层面要把牢价值取向,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开展高质量智育工作的队伍保障。“四有”好老师,是新时代好老师的重要标准,其中一条就是“有扎实学识”。弘扬教育家精神也要求广大教师涵育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人者必先学为人师。高校教师在开展智育工作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的开发,在智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智育促进德、体、美、劳共同发展。新时代广大教师应始终走在知识发展前沿,砥砺德行、提高素养、终身学习,锤炼智育技巧和方法,不断提升智育工作质量和成效。

  做好新时代高校智育工作,在学生层面要树立高远志向,努力成长为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赢得青年就能赢得未来。智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受教育者掌握过硬本领、开阔眼界格局。学习知识是学生的天职。新时代智育工作要明确工作重点,回归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引导学生立足于“广”,博闻广识,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积极拓宽视野与格局,不断提升人文素养与研究能力;着眼于“深”,找准方向、找到兴趣,深耕细作,做深做实;致力于“新”,努力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科学精神,秉持求真精神,永葆好奇之心,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教条,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不断练就硬功夫和真本领,明大德、立大志、成大才、担大任。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人才。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字字千金。高校以学生为本深化改革,广大教师启智润心、行为世范,学生孜孜不倦、求知若渴,必将不断开辟智育工作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作者:张川(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13日 03版)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