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爱辉区位于“瑷珲—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北起点,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辖3个民族乡、29个民族村,生活有汉、满、达斡尔、鄂伦春等2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98万、占总人口的8.8%。近年来,爱辉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全区重点工作来抓,立足边疆特色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描绘出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爱辉区连续4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16年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统筹“一盘棋”,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为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爱辉区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专班,细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测评指标》内容,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将重点工作纳入“四个体系”闭环管理,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协调配合、信息宣传、监督检查和工作保障五项机制,形成区委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各单位协同、全民参与的工作局面。
唱响“同心曲”,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爱辉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构建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开展系统性实践,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入行。通过搭建“线上+线下”同频工作模式,夯实“学习+科普+推送”宣传机制,不断夯实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精心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宣传日活动,举办“多彩石榴花·共育团结籽”专场文艺演出、“法律大集”等系列宣传活动,在全区范围内掀起学习宣传新热潮。实施“小石榴籽”铸魂工程,各学校通过开展升旗仪式、手工制作、文艺演出等主题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发挥文博展馆、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文艺演出、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主题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成功申报各级非遗项目37个,瑷珲上元节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满族剪纸、桦树皮镶嵌画等非遗作品走出国门,民族文化传承载体空前丰富。
铺就“幸福路”,谱写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崭新篇章。爱辉区把提升各民族群众民生福祉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首要职责,抢抓国家大力实施固边兴边富民、沿边开发开放战略机遇,努力交好民生“答卷”,持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累计投入民族发展任务资金2.9亿元,实施项目219个,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外三道沟村知青生活体验产业园、坤站村驿站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项目,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各民族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扎实推进国家兴边富民中心城镇试点建设,投入资金4.7亿元,新建第二小学、阳光贝贝幼儿园、黑河市第二中学教学楼等14个项目,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提升,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进一步增强。
共育“团结花”,凝心聚力绘就民族团结壮美画卷。积极探索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举措,坚持典型引路,深入挖掘机关、学校、乡镇、社区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推出长海社区、瑷珲镇、实验小学等12个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便于推广的示范典型。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4个、全省示范单位8个,产生省级模范集体3个、市级模范集体4个。实施“凝心交融”和“党旗耀边疆+民族团结”先锋引领工程,各社区积极打造“红石榴之家”,外三道沟村、外四道沟村、小乌斯力村等民族村获评省级标杆型、成长型基层党建示范点。创立“家国·瑷珲”边疆特色文化品牌,形成各族群众共融共乐的良好氛围。
织就“和谐网”,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谐边疆稳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红网领航”工程为统领,扎实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丰富“网格+红色楼宇+驿站”多维服务,构建多元共治“全域联动”工作格局。依托雪亮工程建设,打造“红石榴平安”品牌,搭建民族团结进步“云”平台,为各族群众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以第二届“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论坛为契机,与腾冲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交流活动,架起两城民族团结进步连心桥。
回望历史,爱辉各族儿女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积累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展望未来,爱辉各族儿女正以昂扬的姿态,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凝聚起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共创伟业的磅礴力量,共同守好祖国“北大门”,不断开创新时代爱辉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黑龙江省民宗委供稿)
(编辑:马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