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各乡镇的街道,一排排漂亮的住宅疏密有致,一条条平坦的道路畅行无阻,党群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服务中心、积分兑换超市等映入眼帘,各族群众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西阳乡西阳村78岁的老党员杨生月从厨房端出馓子、糖果等美食,一边热情地招呼大家品尝,一边聊起自家的变化和党的好政策。“以前,养牛没牛棚国家给咱盖,没资金政府给咱贷,母牛下牛犊政府给咱发补贴。”老人打开“话匣子”,“现在,路硬化了,水电通了,养牛成规模了,咱的腰包鼓起来了……党的好政策咱都享受到了。”
崆峒区共同生活着汉、回、蒙古、藏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常住人口11.95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23.69%。各族人民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实现全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百姓安康。
作为第八批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崆峒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优化创建思路、提升创建水平,努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纵深发展。
2023年4月,崆峒区东关街道保丰路社区在天正润园C区打造“五邻空间”小区示范点。依托小区廊亭,将议事协商平台建在家门口,引导社区居民“万事和为贵、有理让三分”。
“都是自家人,大家有啥意见就在小区廊亭说开了,社区协调解决自家事,大家都很支持!”居民马小云说,“每逢传统节日,社区会举办邻里乐文化活动,大家载歌载舞共欢庆,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共建共享睦邻友好的“五邻空间”,是崆峒区各族干部群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具体实践。崆峒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加强宣传教育,线上宣传依托新媒体平台,线下氛围依靠公园、公交等城市设施;加强服务管理,建立“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典型带动,140余个省、市、区级表彰对象得到推荐,23个村级阵地被改造提升,23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典型培育和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得以实施,打造了解放中路“邻里共享之家”等“红石榴”示范社区8个,成功创建30所省市区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园)。
为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主体真正走上舞台,崆峒区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来抓。成立了包括91个成员单位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谋划制订“一八十”工作计划,确定打造创建“十进”示范点418个,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个、教育基地1个,争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教育基地1个,命名全区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4个、培训基地1个。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校培训、政策宣讲的重要内容,区委党校专题开设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课程,对全区8.76万名学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将“不忘初心、兰台记忆”档案文献展览馆、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等9家基地打造为政策宣传、教育培训的新平台。
此外,崆峒区还组建了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队900多支,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义诊、联谊等公益活动,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将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到群众身边。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