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莉和学生谈心。 受访者供图
10月25日下午,中国音乐学院教学楼201教室,一场以“如何办好大山里的教育”为主题的讲座正在举行。
“通俗地说,我就是用钓鱼与泡酒的原理来育人。”台上的发言人语调高亢,“钓鱼者投入鱼饵,会吸引鱼群奋力争抢,这就像我设置的评价体系、奖励机制,帮助每个孩子努力变得更好;泡酒则是营造尚学之风,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学生树牢理想信念。”
话音刚落,台下师生掌声响起。这位发言人,就是贵州省平塘县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马家莉。扎根大山深处,她一干就是34年,以对教育持久不变的热情,谱写了一曲平凡而伟大的赞歌。
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我还是想回到一线,用实际行动带领教师,把学校办好。”2017年,马家莉辞去平塘县教育局副局长一职,全身心投入县实验小学的建设。
彼时,平塘县实验小学由两所小学合并搭建,主要接收进城务工和易地搬迁人员的子女。经过几年发展,学校现有学生3780名,其中,留守儿童每学期都在500名左右。马家莉发现,很多留守儿童没有人监管,家庭教育也几乎为零。“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要给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孩子们到县城读书的意义何在?”
在马家莉看来,“学校要发挥好服务社会的功能,当务之急是要把移民安置区的家庭教育指导好。”
琅琅书声从校园传出,早自习铃声响了。马家莉赶到班上,这一次她放下了心——学生石小明(化名)已按时到校。
“我真的特别感动,没想到校长能连续3个月打电话叫我起床。”此前石小明经常迟到,马家莉询问后得知,石小明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他独自居住,“于是我们相约,我每天早晨6点50分给他打电话”。一句承诺,3个月的约定,让石小明养成了良好的时间观念。
这是马家莉关心学生的生动缩影。平日里,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她的办公室谈心。在学生们眼中,校长已然成为了他们的“大朋友”。
“对小学生而言,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陪伴。”马家莉说,仅辅导学生知识是不够的,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转变“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教师的事”的观念,家校齐抓共管,让教师与家长结成教育共同体。
如今,平塘县实验小学建立起常规德育、衔接教育、特色德育相结合的校本德育体系与家校社共育机制。
树牢人生理想信念
在平塘县实验小学,处处都有读书角,儿童绘本、经典名著、人物传记……课间休息时,一些学生会快速选好书籍,抓紧一切时间阅读。
这看似寻常的一幕,却来之不易。
在多年的教学中,马家莉发现乡村学生普遍没有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迫切需要提供指引,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这些年,马家莉创办校内阅读场所,把书本放置在离师生最近的地方,让学生处处可读、时时能读。同时,每周开设阅读课,倡导学生撰写读后感和读书笔记。
“我希望学生在一首首诗歌中、一本本书籍中,看到更广阔的世界。”马家莉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今年“六一”儿童节,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33名师生来到平塘县实验小学,两校师生共同度过了充满欢声笑语的5天。
在“中华民族一家亲”百米长卷绘画现场,学生们或趴或蹲,一笔一画勾勒出轮廓,小心地为画作涂色。农民劳作的场景、北京的名胜古迹、贵州的自然风光……在学生笔下栩栩如生、真实可感。
“2019年,我们组织10名学生前往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交流。这次邀请他们来这边,是希望通过家庭结对的方式促进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学生心灵深处。”马家莉说,强化校际联系,组织学生交流游学,是树牢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式之一。
“当时和我结对的北京小伙伴,我们如今还常常联系,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平塘县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谭三蓥说,那次交流让她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明白了人生的路很长,要努力才会收获成长。
马家莉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学习体验,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探索长效育人机制
美育师资不足、美育课程开不齐,为破解这些问题,马家莉借力大学资源,助力小学课堂。此次来到中国音乐学院,便是让学校的7名音乐教师来继续教育学习。
音乐教师陈明莉说,此前她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这次学习机会来之不易,要把所学即兴伴奏与合唱指挥的相关知识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欣赏音乐之美。
前些年刚到平塘县实验小学任教时,陈明莉便惊讶于每个班每周有两节音乐课,“这在乡村学校是较为少见的”。
“也许一门课,就能激发学生一个兴趣、开启一扇门,打开另一个世界。”马家莉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资源,进一步发挥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等作用。水龙、书法、电子琴、舞蹈等50多项社团活动百花齐放,每个孩子都能找到一门爱好特长。
今年暑假,马家莉积极对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相关部门,解决师资“招不来、留不住”的难题。如今,两所院校的师生以社会实践的形式进行教学,带领平塘县实验小学学生开展合唱、课本剧排演、竹笛、葫芦丝演奏等实践。
“我们的学生个个充满自信,尤其是外出表演节目时,总有人问我,‘你带的真的是山里的孩子吗?’”马家莉说,是美育打开了孩子们封闭的心门,“看着孩子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茁壮成长,我的心里是满满的幸福感。”
看着学校从无到有,看着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看着学生的进步和纯真的笑容,看着学校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示范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马家莉倍感欣慰与自豪,也更感责任重大。
“教书育人是我一辈子的事业。”明年,马家莉就要光荣退休,为坚守校园服务师生,她考取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我将继续努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毕生力量。”
(编辑:马永)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