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科技大学党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大力支持打造“红石榴”品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系统化、特色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教育规律,聚焦知识、情感、态度、思维、行为五个层面,构建了“知、情、信、意、行”进阶式教育模式,推动各族学生更加坚定“五个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
“知”是基础,促进知识传递。积极推进“四观”教育进思政课堂,打造相关专题课程,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探索“翻转课堂”,由各族学生讲述党的民族政策给家乡带来的变化以及自己的成长感悟,让各族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情”是中介,增强情感共振。由各族学生组成学生社团,构建互嵌式的学习、生活环境,实现以情“聚”人;开展教师领航和朋辈伴航“一对一”结对,做好学业帮扶,完善“奖、勤、助、贷、补”五位一体助学机制,实现以情“动”人;以歌舞器乐为媒介,组建艺术展演团队,激发心灵共鸣,实现以情“悦”人。
“信”是支柱,加强信念引领。在广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汇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信心和力量;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以茶文化、蚕桑丝绸文化为纽带,开设绿茶品鉴、蚕丝智慧与农桑文化讲座,讲好文化融合故事,坚定各族师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意”是保证,强化意志磨炼。依托“兴船报国·同舟同心同行”教育基地、红石榴工作室等平台载体,加强与镇江市民宗局等部门的联动和协作,围绕边疆建设、乡村振兴、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等主题,组织开展基层走访、田野调查、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引导各族学生切身体验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
“行”是目的,激励行动自觉。充分发挥各民族优秀学生榜样引领作用,促进广大师生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生物技术学院、蚕业研究所召开师生座谈会,组织结对师生赴蚕桑基地参观学习,加强专业教育,培养学生行业热情,并开展趣味比赛活动,增进师生情谊。
近年来,江苏科技大学获批江苏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试点高校,“兴船报国·同舟同心同行”教育基地被命名为“江苏省高校统一战线同心教育实践基地”,红石榴工作室成功创建为江苏省“红石榴家园”。
(江苏科技大学党委统战部供稿)
(编辑:马永)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