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华丨刘秉忠既为高僧也居三公之位,建立了元朝典章制度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杨曾文 发布日期:2023-02-2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阅读原文

 


 

  有这样的一个传奇人物,在元朝建立的过程中,他参与帷幄密谋,定社稷大计,立下卓越功勋。他也是一位禅宗高僧,临终端坐而逝。他曾长期以僧人身份辅佐元世祖忽必烈,奏建“大元”国号,参与立朝仪,建礼乐,兴儒学,推荐良吏,安定地方,建立城邑等,建立元朝典章制度,对推进元朝吸收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创元朝大一统格局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就是刘秉忠!

 

▲元时期全图(一)。(图片来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一、刘秉忠的治学与出家

  刘秉忠(1216—1274),原名侃,字仲晦,自号藏春散人,出家法名子聪,从受元世祖所授官爵之后改名秉忠。祖籍瑞州(今辽宁绥中县西南前卫镇),祖先曾仕辽,为当时大族,曾祖在金初任邢州节度副使,后返归瑞州,留一子于邢台,此即刘秉忠的祖父刘泽。1220年,木华黎率兵攻略河北一带,降伏邢州(治所在邢台),立都元帅府,刘秉忠之父刘润被推为副都统,后来任顺德路(今河北邢台)长官录事(负责民事治安等)。

  刘秉忠八岁入学,因为父任顺德路录事,年十三便进入元帅府作质子,有缘得到元帅的看重和优遇,能够专心读书。年十七,刘秉忠成为邢台节度使府的令史,从事文字等杂务。1238年,二十三岁的刘秉忠感叹终日为呆板的“刀笔吏”,决定逃避世事,说:“丈夫不得志于世间,当求出世间事!”于是隐于武安县山间的清化,先与全真道士一起修学,又想西游陕西。邢台天宁寺曹洞宗禅僧虚照禅师得知,因爱刘秉忠的为人和才华,特派弟子前往清化剃度他为僧,授法名子聪,带他归居天宁寺修持。佛教史籍记载,他后来成为虚照禅师的嗣法门人。

  当年秋天,邢台遭遇严重蝗灾,民众食物普遍匮乏,刘秉忠随师虚照逃荒到云中(今山西大同),住进南堂寺。翌年,虚照禅师返归邢台,刘秉忠仍留在南堂寺,在这里讲习天文、阴阳及卜筮方术“三式”(所谓“遁甲”“太乙”和“六壬”)等学,论天下事如指诸掌。

 

  二、参与元世祖军政机要

▲元世祖忽必烈画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1241年底,元太宗窝阔台汗去世,长子贵由远征未归,翌年(1242年)由乃马真皇后临朝称制。当时忽必烈亲王在和林,召请“光天镇国大士”、燕京大庆寿寺住持、临济宗海云印简禅师到和林藩邸,问“佛法大意”,并授“菩提心戒”。海云北上途经云中,见到子聪和尚(刘秉忠),对他的仪表举止和才智博学十分赏识,请他在身边担任侍者,携他同到和林谒见忽必烈亲王。忽必烈与刘秉忠对谈,感到投机,于是在印简禅师回南归燕京之时,将子聪(刘秉忠)留在藩邸,让他担任执掌笔墨的书记并参与谋划军政机要。

  元定宗贵由死后二年,因未确立皇位,朝野潜伏争夺皇位的内乱危机。此时,刘秉忠预见忽必烈之兄蒙哥即将即位,便向忽必烈上“万言策”,劝他将来协助其兄治国理政时,应当借鉴和遵循中国自古以来行之有效的政制和文教、礼乐传统,使天下长治久安,劝他仿效周公辅佐其兄周武王那样,协助蒙哥平定天下,治理朝政。然后提出以下五项建议:

  (一)选丞相,任百官、将帅,以至县宰,要求他们遵王法,赏罚严明;

  (二)安民固本,减少税役,差农官以劝农桑,救济鳏寡孤独;“设条定罪”,禁止滥杀无辜;

  (三)选贤才,开设学校;

  (四)祭孔尊儒,遵照旧礼祭祀天地神;

  (五)广开言路,善用人才。

  忽必烈看后表示赞赏,说:“诚如汝言,天下可不劳而治。”

  第二年(1251年),蒙哥即位,是为元宪宗,明确地将漠南汉地军国政事交忽必烈全权处理。忽必烈接受刘秉忠的建议,任命良吏张耕等人治理邢州,安抚流民,使邢州农业生产很快恢复,秩序安定,升邢州为顺德府。元宪宗二年(1252年),忽必烈奉诏南征云南大理,刘秉忠随从左右,告以“天地好生为德,佛氏以慈悲济物为心”,劝谏攻陷城池后停止对降兵平民的杀戮。此后忽必烈率兵进攻南宋,刘秉忠也常劝不妄杀。

  1260年三月,忽必烈即位,是为元世祖,接受刘秉忠建议,建元“中统”,命刘秉忠与儒者许衡参照古今典章制度,设立中央与地方官职:朝廷设中书省总摄政务,枢密院掌管军务,御史台负责纠察百官善恶和政治得失,设置部司院局等机构分掌各类事务;地方设路、府、州、县等政府级别,任用蒙汉旧臣及儒者文武人才为各级官员。

  中统五年(1264年)八月,改元“至元”。刘秉忠在忽必烈身边参与谋划军政机要已长达二十多年。然而他一直以子聪为名,保持僧人身份,不改僧服,时人称为“聪书记”。此年,翰林学士王鹗奏请对刘秉忠的忠勤劳绩予以褒奖,元世祖即日降诏拜刘秉忠为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并诏以翰林侍读学士窦默之女嫁他为妻。

 

  三、大元建国的设计者,开一代治平

 

▲刘秉忠画像。(图片来源:邢台市人民政府官网)

  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燕京东北筑新城,始建宗庙宫室,然后迁都于此。至元八年(1271年),接受刘秉忠奏议,取《周易》“乾元”之义,建国号“大元”,并改燕京为大都。《元史·刘秉忠传》记载:“颁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可见,刘秉忠在元朝定国号、建国都、设立朝纲官制和礼仪等大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秉忠善于识鉴和推荐人才,他在邢州期间的同学张文谦、王恂、张易都在元前期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张文谦、王恂二人是刘秉忠直接推荐给忽必烈的。张文谦官至中书左丞、枢密副使;王恂官至国子祭酒,与姚枢、许衡等儒者在办太学,兴文教事业中贡献很大。张易官至平章政事。经刘秉忠推荐的人中,还有官至参知政事的贾居贞、安西行省左丞李德辉、中书平章政事尚文、礼部尚书王倚、太常丞田忠良等人。刘秉忠教过的学生中,有著名的水利、天文和历算学家郭守敬(1231—1316),作过都水监、太史令等官。刘秉忠最早提出辽、金以来沿用的《大明历》已经过时,建议另造新历。在朝廷主持下,由郭守敬参与完成此事,所制新历即著名的《授时历》。此外,在刘秉忠的学生中还有官至大司农的文谦、尚书礼部侍郎的赵秉温等人。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画像。(图片来源:邢台市人民政府官网)

  至元十一年(1274年),刘秉忠随元世祖到上都,八月于城南南屏山精舍端坐,索笔书偈曰:“吾不负世,世不负我,吾之于世,如水中月,如空中花。花沉月落,是个甚么?咄!”掷笔趺坐而逝。书偈然后打坐入寂,是宋元禅宗中常见的高僧逝世方式。

  至元十二年(1275年),诏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元世祖在《赠仪同三司太傅谥文贞制》中对刘秉忠有极高的评价。

  至元成宗时,又赠刘秉忠“推诚协谋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元仁宗时,追封常山王。

  他死后,朝廷和大臣的制文、行状、神道碑铭、墓志铭等等对他的赞誉,反映当时对他的评价。这些基本被明代官修《元史·刘秉忠传》所吸收。清钦定《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昀等人称刘秉忠“乘时应运,参赞经纶,以典章礼乐为先务,卒开一代治平”。清朝先后由直隶巡抚于成龙、兵部尚书直隶总督李卫等人奉诏所编《畿辅通志》卷五十记载,在顺德府署之东有“三文贞公祠”,祭祀皆有“文贞”谥号的唐代魏征、宋璟和元代刘秉忠三位贤臣。

 

  作者简介:

  杨曾文,生于1939年,山东省青岛即墨人,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日本佛教史》《唐五代禅宗史》《宋元禅宗史》《隋唐佛教史》等。出版专著、主编著作、编写辞书、典籍整理、翻译著作共计二十余种,是当代我国佛学研究的著名学者。


监制 | 杨新华

统筹 | 刘佳 胡俊 康坤全

编辑 | 郭晖 齐子通

制作 | 胡琪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