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为交流思想、推动工作,中国民族报今起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时·思考与体会》专栏,刊发各地民族工作部门负责同志的学习体会与思考。敬请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所作的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中特别强调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高度凝练和点睛之笔,为我们推进新时代首都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刻认识到二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拥护和信赖的领导集体,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在长期实践中、在新的伟大斗争中、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形成的,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期盼和实践的锻造。
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责任感,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举措。
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重要思想保证,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实现民族复兴伟大荣光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略。
二、立足首都实际深入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着眼首都定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北京作为首都,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典型缩影,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大家庭形象的重要窗口。我们将立足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强化首位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首都是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中心。我们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首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过程各方面,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进一步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营造“全方位嵌入”环境氛围,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立足首善标准,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北京篇章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我们将坚持以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推动各民族同舟共济、携手并进,扎实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首善之区建设,更好地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
坚持首创精神,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水平。北京民族事务治理是北京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将回答好在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做好民族工作这个命题,凝聚行动共识、提升行动自觉、务求行动实效,与时俱进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合力推进首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出新步伐。
三、强化使命担当切实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抓“认同”,多措并举深扎“铸牢”思想根子。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建立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重点围绕“怎样铸牢、怎样铸得更牢”深入思考谋划,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和国民教育体系,分层分级搞好干部学习培训,确保各级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扎实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校全方位、浸润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综合运用各类宣传手段,着力构建“报、网、端、微、屏”一体的“互联网+民族团结”宣传矩阵,有形、有感、有效加大社会宣传教育力度。
抓“互嵌”,构建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良好环境。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进一步完善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进一步推广“石榴花开美京城”“和合社区”“民族团结惠”等经验做法,持续开展“三交三好”活动,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活动向社区、家庭、岗位延伸,持续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实现各民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营造首都尊重和接纳各族群众、各族群众主动融入首都建设的良好氛围。
抓“典型”,充分发挥首都民族工作示范引领作用。配合国家民委将蒙藏学校旧址打造成全国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结合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率先在博物馆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着力打造“京韵满乡民族团结文旅精品示范带”,形成一批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具有标杆性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典型,总结一批符合实际、可复制、能推广的创新经验,示范引领景区、企业、学校等领域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相继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办好“京藏号”“京和号”,共同打造北京援藏、援疆民族团结进步实践基地,将对口支援进一步做大做实,将东西协作推进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
抓“规范”,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完善首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民族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建立民族工作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不断健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物质基础、法治基础、群众基础,始终坚持以增进共同性、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向调整完善民族工作,始终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民族事务治理,及时稳慎健全完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作者为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
(编辑:马永)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