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新职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光明日报 杨义兴 发布日期:2022-12-1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前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正式发布,与2015年版大典相比,净增158个新职业。新职业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新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表现。最为重要的背景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驱动了社会分工的深化程度,推动各行各业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新职业托起新行业和新产业,吸引青年人才不断涌入,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新职业增加社会劳动用工的灵活性。当前,大量自媒体、电商平台、众包平台等新型组织都推动了用工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非全日制用工、短期用工、劳务派遣、业务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等方面的需求。新职业的产生让劳动力市场用工模式逐步向灵活化、多元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了劳动力利用率,也帮助新型企业灵活配置资源、降低运营成本。

  新职业促进经济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新职业大多具有鲜明的数字化特点。这类职业的工作场景只需要借助在线会议、远程办公软件、数字化生产工具等数字技术即可完成。新职业赋能全新的生产过程,新职业从业人员只需要携带智能设备就能参与社会分工,典型例子有网约车司机、直播带货主播、小程序开发者、数字技术人员等。这促进了劳动关系变革,丰富了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劳动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新职业促进了数字技术专业化发展。

  新职业促进数字供给和需求互动升级。新职业促使社会开始重视新型人才,相关配套培养体系得到发展,催生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和载体,使得新职业从业人员的供给能力增长。新职业还带动了数字化虚拟产品和数字消费的发展。多种新职业是将数字信息和知识转化为市场化产品的工种,如自媒体作者、数据库管理员等,使得数字消费成为居民消费必不可少的部分,满足了当前个性化、精致化的消费升级需要。

  新职业的发展态势在进一步增强,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不过,新职业要进入良性可持续发展状态,还需要及早对相关配套工作进行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首先,应完善促进新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从法律层面完善相关法律条文,明确新职业和企业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权益保障、职业培训等在内的权利与义务。其次,须深化“放管服”和市场化。目前,新职业所在行业尚处于萌芽期,政策监管和市场竞争机制尚不完善,阻碍了职业道路的稳健化和长久性。为新职业提供成长空间,消除新职业发展与地方保护之间的矛盾,要对新职业采取一定的引导和监管措施,保障新职业市场的公平竞争。此外,还应为新职业提供权益保障。需要畅通新职业劳动权益维护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还要为新职业提供教育培训体系,鼓励新职业的数字化培训平台建设,探索职称评价机制,让新职业得到社会广泛认同,也让劳动力市场能随时参与到新职业的学习中。

  新职业助力新经济,新经济成就新时代。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乘着政策的东风,新职业将迎来进一步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为“数字中国”建设添砖加瓦,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杨义兴)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