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边兴边富民,共享伟大荣光
张丽君(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深刻指明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这为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时代1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迈进新征程,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坚持系统思维、发展思维与底线思维,致力于筑牢守边有支撑、兴边有动力、富民有渠道、生活有保障的发展与安全屏障,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
坚持系统思维,构建新安全格局。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作为国家政权的末梢和地缘政治的缓冲区域,边境地区在国家安全和经济布局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守关把口”,责任重大。坚持系统思维,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既是守护好“边境线”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好民族团结“生命线”的内在必然。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固边兴边富民工作机制,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加强边境村屯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快数字边防建设,发挥科技力量,加强安全监管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增强防卫管控能力,织紧织密公共安全防护网。
树立发展思维,融入新发展格局。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以推动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加快促进边境地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边固疆稳、边强民富、边安业兴。在国际层面,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共生安全理念,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边境地区安全功能维系和自身繁荣发展,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在国内层面,一方面国家要从边境地区实际出发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另一方面,边境地区要以资源、区位以及市场等优势融入国内大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树牢底线思维,增进民生福祉。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是推动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的价值旨向。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了解边民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保障边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贺云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历史学院教授)
在习近平所作的报告中,“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报告的15个部分中,第8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专论文化建设问题。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进的最宝贵经验。“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使得我国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建设成就。为此,中国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确保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顺利实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运用不同方式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释、宣讲、传播,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发挥其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作用。
以人民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充分享有公共文化权益;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坚持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导向,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使其既通过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得到体现,亦通过文化产业形式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促进文艺创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向人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的文化消费产品。
具有“三个面向”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该体现以下特点。首先它要“面向现代化”,要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要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又要坚持“面向世界”,注意汲取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且使之中国化,既要各美其美,又要美美与共,促使古今中外文化的优秀因素融汇提升,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向全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是“面向未来”的文化,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与时俱进,“保持马克思主义事业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在文化内涵、文化活动方式、文化传播手段与机制、文化作品和产品出新等方面跟上时代步伐,满足人民需求,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勠力同心 团结奋进
刘宾( 《新疆文库》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新疆社科院特邀研究员)
习近平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闪耀着新思想光芒,绘制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蓝图,是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强国目标大进军的动员令和号召令。
报告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对“团结奋斗”的论述和强调。报告正文多次提到“团结奋斗”“团结带领”“团结合作”“团结统一”的历史经验和现实要求,提出“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等重要论述,并且精炼、朴实地揭示了“团结”对于胜利推进和完成党和国家伟大事业具有的真理性意义:“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
“团结奋斗”来自于百年来党领导人民通过不懈奋斗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历史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于2009年、2014年和2022年三次到新疆考察。“石榴籽”的比喻,正是在2014年考察期间听一位维吾尔族乡亲说起的。这句源自老百姓生活的质朴感言,被总书记汲取,成为“团结奋斗”生动的、形象化的表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推进。10年来,新疆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历史性巨变,无一不是源自于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新疆各族人民最懂得团结的珍贵,我们一定要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作为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马东平(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攻克老百姓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天蓝了,山绿了,水清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
生态兴则国家兴,生态保护是发展的基石。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更体现在如何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措施中。在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我们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胸怀“国之大者”,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本人提供)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