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佛教界:绿色寺院 “碳”索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游可 发布日期:2022-02-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成都文殊院倡导文明敬香。成都市佛教协会供图

  成都是西南佛教文化重镇,寺院众多。随着成都城市发展建设,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一部分的寺院也在不断寻求转变,力图营造更好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近年来,成都佛教界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开展了文明敬香、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反食品浪费、创建节约型社会团体等方面的工作。

  2021年8月,成都市佛教协会在全市佛教界启动“绿色寺院 ‘碳’索发展”活动,旨在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生态绿色寺院,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推行文明敬香

  每年有愈百万的游客、信众到成都各寺院祈福、游览,节假日期间更是游人如织。部分游客、信众对烧香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不文明的敬香方式对寺院环境、城市空气造成一定的污染。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成都市佛教协会会长、成都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师对这种不文明敬香的情况十分担忧。在宗性法师的倡导下,成都文殊院从2004年春节后,开始推行“文明敬香 文明礼佛”,对带进寺院的香在尺寸上进行限制。

  文殊院的法师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说,刚开始推行“禁止高香入寺”时工作难度较大,部分信众不理解,寺院周围经营香蜡的商家也持抵触态度。面对困难,文殊院的法师们耐心做引导工作。2006年,文殊院定制了少烟少刺激的环保香,免费赠送给游客、信众;在山门外设立免费赠香提示牌,在入寺的左右侧分设免费取香处。遇春节等重要节日期间,寺院分设若干发放点赠香,保障进香活动有序庄严。此外,还通过《天府早报》等媒体宣传文明敬香。

  通过近10年努力,文殊院内空气质量大幅改善,文明敬香活动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认同和支持。2014年1月,中国佛教协会发出了《关于在全国佛教界继续大力开展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院活动的倡议书》。6月,成都市佛教协会与成都市道教协会在成都文殊院联合召开“推动文明敬香 建设生态寺观”现场会,文殊院作为成都地区首个参与倡导文明敬香的佛教寺院,作了推广“文明进香”经验分享。成都市佛协与道协联合发出倡议书,倡议全市佛、道教界充分认识文明敬香的重要性,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更加广泛地开展宣传,使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院理念深入人心。倡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游客、信众大多能自觉取用环保线香。这是成都佛教界和广大市民、游客、信众维护绿色生态环境的一次共同承诺和践行。

  2016年,成都市佛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统筹协调作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文明敬香工作做实、做细,积极推广成都文殊院、昭觉寺、大慈寺、宝光寺、石经寺等重点寺院文明敬香的经验,以点带面。各寺院在入口处及明显位置张贴海报、发放折页,广为宣传,并利用现有的寺院板报橱窗、宣传栏以及寺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在盂兰盆节、腊八节、春节、国庆期间,寺院僧人与义工积极协作,引导游客、信众文明敬香。从2016年全方位开展“文明敬香”以来,成都市寺院按照5年计划,于2021年初达到了“文明敬香”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其中85%的寺院达到了严格按照《燃香类产品安全通用技术条件》等3项国家标准,25%的寺院实施了免费赠香,营造了舒适、清净、安全的寺院环境,文明敬香、鲜花礼佛的观念也愈加深入人心。

  恢复“农禅并重” 

  近年来,成都佛教界“农禅并重”的传统正在逐步恢复。无论是山林寺院还是都市道场,法师们在方寸之间开辟绿色田园,寓禅于农,精耕细作。农禅并重是中国传统丛林的独特风范,也是佛教中国化的生动实践。自百丈怀海禅师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农禅并重成为丛林清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禅并重在社会全面低碳转型的当下,更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寺院形成低碳生活的社会氛围。

  成都铁像寺地处繁华商业区,寺院法师们想办法辟出一方田园。在每日的诵经修学外,法师们“亲执劳役”,挥汗荷锄。崇州白塔寺位于白塔湖边,寺中僧人常年种植玉米、土豆、油菜等。2020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白塔寺严格落实“双暂停一延迟”。法师们一边抓好疫情防控,一边抢抓农时,自力更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都许多寺院迎来了各类蔬菜瓜果丰收,足不出户也能自给自足。法师们还把自种蔬菜送给一线抗疫人员和寺院周围的群众。

  宗性法师说:“‘农禅并重’的传统既是佛教修行的方式之一,更是在践行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成都佛教界“农禅并重”的修行方式也使到寺院的游客信众切身感受低碳生活,对于宣传低碳生活理念有着积极意义。

  倡导绿色代替品和垃圾分类

  早在2007年“限塑令”正式出台之时,成都许多寺院的法师们就纷纷拎起竹篮子、拿起布袋子,投入到绿色环保生活中。2021年,成都各寺院在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以及各级佛协指导下,积极贯彻实行限塑令,切实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创建绿色寺院。

  成都各寺院在绿色代替品、垃圾分类回收、限塑宣传上多维度发力。走过十多年的限塑之路,成都许多寺院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代替方案:用无纺布、纸、竹木等制成代替品,取代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成都寺院的素食餐厅以及茶园几乎全部使用可循环使用的餐具,向一次性筷子和塑料盒说“不”;成都寺院利用本地慈竹资源制作的屏风隔断、书架、指示牌、简单易用的竹香炉等,体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绿色环保理念。

  为了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成都各寺院纷纷响应政府号召,在寺院设置了垃圾分类装置,垃圾分类逐步细化。不少寺院还专门定制了分类垃圾桶,注明回收的类别和简要使用说明,指导信众、游客使用。为了使僧人、信众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使垃圾分类逐渐成为自觉和习惯性行为,寺院的法师们还特意制作了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宣传画。

  除此之外,寺院也在积极寻求提高回收垃圾资源价值的途径。法师们自发组织到科技企业参观、学习,通过学习环保资讯以及垃圾分类处理等相关实务操作,更好地推行绿色寺院创建活动。

  低碳吃、住、行

  近年来,成都各寺院积极践行节能环保理念,素衣简行,创建资源节约型寺院。除了植树,有的法师尽量买运输里程短的商品,有的坚持爬楼梯,把减少碳排放实实在在地带入了寺院生活。

  在佛教历史上,历代高僧大德多以勤俭节约、爱惜物力为美德。成都佛教界近年来加强教风建设,倡导僧众保持勤俭朴素的衲子本色。僧人衣着以制衣为主,旧衣物改造成坐垫、靠背、背包等,简朴实用、勤俭节约的观念在成都佛教界深入人心。

  2020年,中国佛教协会发出了《惜福惜物 厉行节约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致全国佛教界的倡议书》,成都市佛教协会发起“知福惜福、厉行节俭、食存五观、杜绝浪费”的倡议,共同号召佛教四众弟子要有责任担当,积极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主动倡导健康文明节俭的餐饮消费方式。成都寺院从2015年就开始大力推行“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成都文殊院禅意文化体验区,每位品尝素餐的食客都能看见一块牌:珍惜食物勿浪费,寺院还印制有“光盘奖励券”。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寺院的过程中,成都寺院形成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节约方案。在成都昭觉寺,僧众在日常生活中处处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寺院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能耗灯具、电器;减少使用空调的次数,即使在炎炎夏日也会调高一度以减少耗电量;家用电器不用时,及时关闭电源开关,养成人走关灯、关电器的节电习惯。

  成都大慈寺在2004年率先开展“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将收集到的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入河道;生活污水收集后,则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此外,感应式水龙头、节能淋浴花洒、节能马桶等新型节水器具,也在寺院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创建绿色寺院的过程中,成都寺院的僧众在使用新能源方面也多有心得。

  成都佛教界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惜福惜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节约理念早已深入人心。随着成都市佛教界“绿色寺院 ‘碳’索发展”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寺院加入主动探索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的队伍。

《中国民族报》(2022年2月8日 7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