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井冈山精神 跨越时空,照亮前行之路
来源: 发布日期:2021-11-1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井冈红旗”雕塑。新华社记者 周密摄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

  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和驻赣部队,首站就是井冈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百年征程,初心不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重温井冈山精神,信仰的光辉、奋斗的史诗、人民的伟力,历久弥坚、震撼人心。

  坚定执着追理想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纷纷受挫。当时一系列接连的失败证明,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在中国根本走不通。

  放弃攻打大城市,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三湾改编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工农武装割据斗争。当时,很少有人能够预料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星星之火,最终可以形成燎原之势。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便不再熄灭。

  井冈山斗争只有两年零4个月的时间,却有4.8万余人牺牲,平均每天近60人献出生命,其中有名有姓被镌刻在纪念碑上的只有15744人……

  卢德铭,秋收起义总指挥,牺牲时22岁;

  张子清,红四军第11师师长,牺牲时28岁;

  王尔琢,红四军参谋长,牺牲时25岁;

  ……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因为信仰,革命先辈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生命有限,信仰永恒。在一片腥风血雨中,因为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变的初心使命,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于黑暗中冲破迷雾,杀出一条光明的新路。


井冈山茅坪八角楼毛泽东旧居外景。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摄

 

  实事求是闯新路

  井冈山茅坪八角楼。一根灯芯的微光,穿透漫漫长夜。

  油灯下,毛泽东同志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今天重读这些著作,仍可以感受真理的光辉穿越时空。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斗争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

  1928年5月,在八角楼旁的谢公祠,大家坐在从老乡家借来的门板上,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分析形势,回答疑问。同年10月,在茅坪步云山召开的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毛泽东同志起草的决议案,从理论上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立足于中国革命现实,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道路,从而使革命出现新的转机。

  革命如此,建设和改革也如此,都必须从实际出发,敢于开辟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2017年2月,井冈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井冈山的历史开启新篇章。

  道路决定命运,历史昭示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站在2021年瞻望未来,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坚定——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艰苦奋斗攻难关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也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现在全军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好在苦惯了”,平淡的语气背后,是当时红军艰苦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

  那时的井冈山,“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到万担”。战士们守着天险,却没有口粮。怎么办?挑!军民齐上阵,每天往返100多里地,肩挑背驮把30万斤粮食运上山。

  时任红四军军长的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一起翻山越岭去挑粮。战士们考虑到朱德同志已经42岁,白天挑粮,夜里还要处理公务,便偷偷将他的扁担藏了起来。哪知道朱德同志却另找来了一根扁担,并且特意用柴刀把扁担削平一块写上名字,接着下山挑粮。

  如今,重走黄洋界的挑粮小道,仍能看到这种精神的传承。

  在黄洋界脚下的神山村,这座昔日井冈山最偏远的贫困村之一,如今变身网红打卡乡村旅游点。靠着艰苦奋斗,党员干部带领贫困户走上致富路,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咱们要靠自己的双手,继续艰苦奋斗,把日子越过越好,以告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神山村的红军后代、全国人大代表左香云说。

  人以奋斗而立,党以奋斗而兴,国以奋斗而强。

  从山河破碎到团结统一,从民不聊生到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从困惑彷徨到“四个自信”日益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党领导人民历尽艰难而初心不改、百折不挠,朝着奋斗目标坚定前行。

 


游客在井冈山参观“胜利的号角”雕塑。新华社记者 万象摄

 

  依靠群众求胜利

  1928年8月,国民党反动派的4个团向井冈山进犯,在根据地群众帮助下,红军以不足300人的兵力击退近6000名敌人的进攻,创下以少胜多的奇迹。

  五百里井冈,青山莽莽,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巍然屹立。

  “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红军为什么能够赢得这场战斗?”不少游客问。

  “答案就在于党和红军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充分发动群众,筑成了一道不可战胜的铜墙铁壁。”一旁的讲解员回答道。

  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重要法宝。

  “为什么井冈山的老百姓那么支持红军、拥护红军?因为党和红军一开始就把‘做群众工作’作为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老百姓们真真切切晓得,红军是穷苦人自己的队伍。”井冈山党史办副主任陈学林说。

  正是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创建和发展,形成了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正是有了群众这“真正的铜墙铁壁”,党领导红军才多次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才得以燎原。

  “共产党并不曾使用什么魔术,他们只不过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变。”70余年前,美国记者白修德和贾安娜在《中国的惊雷》一书中的感言,用来解释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同样贴切。

  从“为人民服务”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标尺,以人民“看得见”的初心使命、“用得好”的民主制度、“信得过”的党群关系、“能管用”的监督机制,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无论时光流转,始终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共产党人不变的本色。

  江山壮阔,大道光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不朽井冈山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引领民族复兴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本报综合报道)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