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声音丨石泰峰:推动新时代内蒙古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 石泰峰 发布日期:2021-10-2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开栏的话:

  今年8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在全国各族人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党的民族工作百年历程,深刻分析了形势任务,总结概括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系统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交流思想、推动工作,特开设《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声音》专栏,介绍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负责同志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体会与思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重大关口,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势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内蒙古作为边疆民族地区,作为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固上肩负着重大责任和特殊使命。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把握现阶段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牢记“国之大者”,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谋划推进民族工作,不断开创新时代内蒙古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是要教育引导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今天的56个民族是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经过诞育、分化、交融最终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从内蒙古地区看,各民族发展同样也是这么走过来的,自远古以来,就有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回纥、契丹、蒙古、女真、汉等民族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内蒙古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我们将紧密联系内蒙古实际,加强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阐释,深入挖掘、整理、宣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讲好中华民族的历史,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待和认识内蒙古的历史、民族、文化等问题,从共同历史记忆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历史必然性中强化爱党爱国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四个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四个关系”的重要论述,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既廓清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又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只有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谋划推进民族工作才能看得清大势、找得准方向、辨得明是非,才能确保处理民族问题不出错、协调民族关系不走样、推动民族工作不跑偏。我们将把正确把握“四个关系”作为开展民族工作的重大原则,结合内蒙古实际,谋划好方法和路径、掌握好尺度和分寸,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加有效地处理民族问题、推进民族工作,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定要把促进共同体建设的工作做在实处、落在细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我们将把保护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与传承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加大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研究挖掘力度,扎实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我们将创新载体、实化抓手,打造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充分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的文化符号和视觉形象,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让共同体意识真正能落地、可感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在点点滴滴上。我们将健全完善促进各族群众交往融合的政策举措,努力为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我们将推动全区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奋斗,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加快促进共同富裕,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发展。我们将着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局。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