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展包括“民族瑰宝——民族文化宫馆藏文物精品展”“各族人民心向党——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少数民族敬献党和国家领导人礼品展”“鉴往知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民族工作文献档案特展”三大展览。400余件珍贵文物、古籍和档案资料集中呈现,沿着历史脉络,阐述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内涵。
9月1日,人们在参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少数民族敬献党和国家领导人礼品展”。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在原展基础上升级改造后,“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少数民族敬献党和国家领导人礼品展”首次对公众开放。展厅中,一把金色的伞静静矗立,一旁的全息投影展柜播放着伞撑开后熠熠生辉的动态影像。这把曾经象征着领主权力的烫金百褶油布伞在1950年秋由傣族代表召存信、刀世勋敬献给毛泽东主席。建国初期,滇西南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拥护新生人民政权,这把金伞不远千里从云南来到首都北京,见证了七十多年的共和国巨变。如同这把金伞,新中国成立后,各少数民族人民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敬献了大量礼品,表达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拥戴人民领袖的赤忱之情。
这是9月1日拍摄的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敬献毛泽东主席的礼品竹哨。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把时间跨度拉长,馆藏文物精品展通过展示各个历史时期各民族所创造和留存下来的文物,如清乾隆皇帝颁降第穆呼图克图诏书、纳西族神路图等,体现各民族交流融合、国家走向统一的进程。民族工作文献档案特展则通过展出约200件珍贵历史档案,从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工作的视角讲述解决民族问题、推动各族共荣发展的鲜活故事,其中有些档案是首次展出。
民族文化宫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第一批北京“十大建筑”,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弘扬各民族文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窗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开展后,或将成为首都各界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