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聚焦”推动创建工作再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海北经验”
来源:中国民族报 张充伟 魏占明 发布日期:2021-06-0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断探索创新民族工作路径,有力巩固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海北州2013年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试点地区,按照“一年强基础、两年创示范、五年再提升”的工作思路,高标准、多层次、全领域强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于2015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示范州”,形成了创建工作“海北模式”“海北经验”。近年来,海北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现了由阶段性宣传教育向经常性日常化工作转变,全面巩固提升示范州创建成果。2020年,海北州再次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海北州的生动实践,探索出了符合实际、群众认可、富有地区特点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转型升级之路,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和宝贵经验。

  聚焦加强新时代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创新完善共建共享机制

  海北州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动摇,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一项强基固本的根本任务来抓,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提升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坚持高位推进。成立州、县两级党委推动主体责任落实五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示意图,厘清重点工作责任清单,确保创建工作始终从党委视角高位推动。确立了“构筑海北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打造平安稳定的和谐家园、共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工作目标,全面建立州、县、乡镇、村(社区)四级联创责任体系,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一体推进的大创建工作格局。

  注重党建引领。突出基层党建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打造亮点、培育品牌、深化提升、推进创优“四大工程”作为主要举措,以“党建+民族团结+N”模式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发展,形成了齐头并进、多点开花的创建模式,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强化制度保证。继续健全完善州级领导重点承诺推进制、“一把手”负总责制、州级领导干部“1+10”联系工作制、干部包干制、部门分工负责制以及州县党政“一把手”定期交流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制度,坚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经济建设、党建等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督查、同落实、同考核,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坚持提升与发展双结合。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提升工作纳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保护生态环境、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社会治理等有机融合,实现巩固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赢。

  聚焦深化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

  打造共居大环境。注重构建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楼栋”“民族团结家庭”评选、社区“新服务、新风尚、新生活”主题活动、社区百家宴、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及示范街等活动,积极引导各族群众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持续推进各民族在更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

  激发共学正能量。提倡和鼓励各族干部群众相互学习语言文化,积极搭建各民族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工作能力,促进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上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增强共事凝聚力。搭建社区民族事务服务中心、“民族之家”等服务平台,着力为各族群众提供服务。制定出台促进就业创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实体经济吸收各族群众和贫困户就业。

  创新共乐载体。深入开展交流、培养、融洽各族群众感情的工作,着力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平台。制定实施一系列促进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民族团结杯”锅庄舞大赛、青少年才艺大赛、知识竞赛及迎新春文艺晚会、花儿演唱会、赛马会等高水平、接地气的群众文化活动,建设了一批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展示点、特色村,培养了一批乡土文化能人和传承人。

  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海北州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作为先导性、基础性工程,分层精准实施“四大工程”,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

  面向干部实施示范带头工程。高标准建成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心,搭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平台和载体。打造“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时代楷模尕布龙纪念馆”,深入开展“四史”教育,进一步凝聚起促进民族团结的智慧和力量。

  面向青少年实施筑基工程。全州各级学校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做到定课时、进课堂、入头脑。打造“民族特色文化校园”和“文明校园”,持续推进民族歌舞、传统体育项目等“五进”活动,引导各族学生从小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

  面向农牧民群众实施强基工程。以州县党校、“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为载体,举办村“两委”班子能力素质提升班,加强党的民族政策、惠民政策宣传教育,提高村干部开展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推进创建工作的水平。深入挖掘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人物、典型事迹,使各族干部群众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聚焦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家园

  海北州始终坚持把经济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倾力打好“四套组合拳”,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民族团结进步红利。

  坚持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以解决农牧区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确立“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目标,实施产业发展、安居房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社会兜底保障、对口帮扶等一系列扶贫措施。海北州提前两年实现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的目标,农牧区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各族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坚持与发展经济相结合。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成国家级现代生态示范园。工业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以全域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自治州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坚持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以生态报国的担当情怀,肩负起生态保护的重任,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补、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政策,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等一批生态项目陆续实施;四级河湖长责任制全面落实,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国土绿化全面加速,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地区”称号;建成全国首个普氏原羚专属保护区“青海湖普氏原羚特护区”。

  坚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着力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经济基础,全州80%以上财力用于发展普惠共享的社会民生事业,城镇棚户区改造及农牧区三年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厕所革命”、人畜饮水安全提升、水源地保护、“四好农村路”等一大批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的项目全面实施,国家电网实现全覆盖、门源迈入高铁时代、祁连机场营运通航。养老、就医、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障网织得更加紧密,城乡低保、大病医疗保障、农牧区危房改造、退役军人服务等兜底政策日益完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发展要求正在变为现实,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聚焦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平安稳定和谐家园

  海北州坚持用法治手段保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着力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把加强地方立法作为重要保障。修订完善地方性法规,制定下发规范性文件,做到社会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把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作为重要手段。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创新推出“四库网络信息”平台、“德瓦尕宝”乡村治理模式、“一核四微四治”治理模式、“1+5+N”五长制服务体系、“监评会+N”“能人议事会”等新模式,丰富了社会治理内涵,形成了具有海北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重要前提,全州平安乡镇、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景区100%全覆盖,四县全部进入省级“平安县”行列。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