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庆祝建党百年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有关情况
来源: 安宁宁 发布日期:2021-05-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5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文物局等部门介绍庆祝建党百年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有关情况。

    围绕建党百年主题,推出一系列活动

    革命文物承载着革命历史,见证伟大历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国家文物局围绕建党百年这一主题,推出了一系列活动。

    实施一批重要的党史文物保护工程。与北京市合作,把北大红楼打造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近期将对外开放。上海中共一大旧址也进行了修缮,建了新馆,近期也将对外展览开放。

    以“百馆百展颂百年”为主题,组织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国家文物局和中央宣传部从各地举办的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中,推选一批优秀精品陈列展览。目前已推介了109个精品展览,近期将对社会公布,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与中央广电总台、中央网信办共同开展革命文物百佳讲述人的遴选推介活动。有599个个人和团体申报了全国革命文物百佳讲述人。年纪最大的95岁,最小的8岁。覆盖地域广、参与面广,有15个少数民族推选了55个申报人。

    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青少年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对象,革命文物是青少年学习党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宝贵教材。

    今年以来,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活动,充分依托革命文物的重要教育作用,通过引导青少年开展学讲党史、实践体验、参观寻访、学习先锋等活动,帮助广大青少年接受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发起“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活动。发动广大青少年走进各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革命旧址等场所,开展志愿讲解、实地打卡、参访学习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学讲党史故事,了解党史人物、寻访红色地标,从中感悟革命精神。

    ——打造青少年爱看愿学的网络党史课程。依托革命文物资源,综合运用实景拍摄、历史影像、互动答题、奖章激励、同龄人讲述等形式,推出了一系列文化宣传产品。

    ——打造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积极推动各地将各类革命场馆建设成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着力挖掘革命文物的思想教育内涵,让这些革命文物、革命基地成为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凝聚青少年奋进力量的重要阵地和生动课堂。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好革命文物的教育内涵,深化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共青团中央少年部部长、全国少工委常务副主任曾锐表示,将通过集中培训、集体备课等方式,充分挖掘好、研究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好宣讲。

    强化保护传承,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革命老区大多处于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我们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过程中,特别注意把革命文物的保护,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结合起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说,围绕利用革命文物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延安、赣南为试点做了有益探索。

    革命圣地延安,是革命文物最为集中、最为丰富的地方。经过多年的努力,延安整体的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得到显著提升。如今,每年到延安去的游客越来越多。2019年,去延安的游客达7308万人次。2020年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延安旅游收入仍然有495亿元,效益相当可观。

    “在这些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后来推出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的概念,联合四个部委,一共公布了37个革命文物集中连片的重点区域,希望能够复制延安和赣南的经验,对革命文物进行集中的、整体的保护利用,形成规模效应,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顾玉才说,“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湖南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是湘南一个比较贫困的村子,通过‘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擦亮了红色旅游的名片,现在每年到沙洲村去参观旅游的人数非常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帮助。”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