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十三五”以来,内蒙古兴安盟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等措施,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十三五”以来,兴安盟全面落实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把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作为三条红线,纳入生态环保重要内容。依据《兴安盟“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实施方案》,全盟用水总量控制在12亿立方米左右,远低于自治区下达的21.95亿立方米控制目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万元GDP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在2015年基础上分别下降26%和30%,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全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引绰济辽工程从嫩江支流绰尔河引水至西辽河下游通辽市,其中为兴安盟中南部四个旗县市配置水量1.9亿立方米,有效弥补水资源短缺现状。同时,当地积极开展水权转换改革,察尔森水库水权转换获松辽委批复,为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年转换工业用水7200万立方米,解决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问题。
兴安盟生态美景。(兴安盟委宣传部供图)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坚持“节水优先”,兴安盟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2019年5月,乌兰浩特市荣获“首批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称号,年节约水资源达到330万吨至440万吨;扎赉特旗和科尔沁右翼前旗通过自治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评估,全盟节水型社会达标率达到50%。
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十三五”期间,兴安盟加快发展高效精准节水农业,大力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现代化建设,为兴安盟大米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到“十三五”末,全盟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00万亩,其中农田灌溉面积537万亩,草牧场灌溉面积61万亩,较“十二五”末增加有效灌溉面积76.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增加86.69万亩。
兴安盟地下水资源量15.92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10.33亿立方米。为加强地下水保护,兴安盟着力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城镇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建设,不断加强地下水用途管控。地下水用水量从2015年的5.38亿立方米下降至2019年的3.56亿立方米。
兴安盟生态美景。(兴安盟委宣传部供图)
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快推进
“十三五”期间,兴安盟以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国家水保重点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等为依托,全面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进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15平方公里,年拦蓄径流总量可达1600万立方米,年保土效益达150万吨。
目前,全盟已从个别旗县单纯的治理荒山荒坡,到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从简单的挖坑植树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从单村逐块治理到跨村、跨流域的联合会战攻坚,逐步走向治理与预防监督相结合,突出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的新阶段。
兴安盟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全盟315条河流建立了四级河长体系,设各级河湖长共计1369人,实现了每条河都有河长,并逐步从“有名”走向“有实”转变,朝着“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目标迈进。
其中,乌兰浩特市“一山两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神骏山经过生态修复,绿树成荫、曲径通幽;归流河、洮儿河景观带水清岸绿、湖光粼粼,成了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首选。2018年,洮儿河水利风景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五年来,兴安盟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盟8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均达100%,水质类别达到Ⅲ类及以上,与2015年相比,Ⅱ类断面比例提升了40个百分点。
(编辑:彭凤平)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