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生机勃勃,山上绿意盎然,村民喜笑颜开……炎夏的包头市固阳县,处处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沿着颠簸的土路,驱车驶入金山镇协和义村,途经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经济林综合项目区,郁郁葱葱的树木跃入眼帘,下车穿行在村民小组林间时,碰到了一边哼着小调,一边进行巡视的生态护林员张学礼。
今年58岁的张学礼是协和义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04年,老伴不慎摔断了腿,从此落下了关节痛的毛病,走路至今还有些瘸。全家的生计只能靠张学礼一人种地维持,但因为土地沙化严重,十年九旱,一年到头收入仅有2000元左右,一家人过得十分艰难。
为解决张学礼家的贫困问题,村里将他家的20亩地全部退耕还林,每年补助3000元,共计8年。又聘用他为生态护林员,一年的工资有9600元。还为他积极协调,进入造林公司打零工,一年下来也能赚四五千元。现在,张学礼家一年可支配收入已达1.3万元,稳定脱了贫。
“政府把工作送到了家门口,一来有固定工资可以拿,二来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不耽误做家务、照顾老伴儿,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退耕还林后,咱这儿的林子是越种越多了,生态美了,村民的口袋也鼓了。我寻思着要好好干,守护好这片山林。”说起家里现在的情况,张学礼乐了。
几年前的固阳县,林木覆盖率低,地表水缺乏,水土流失严重,处处可见裸露的黄土。生态脆弱,更让固阳县成为贫困的典型:到2014年底,仍有自治区级贫困村25个,贫困发生率高达5.5%。
2015年以来,固阳县以“生态产业扶贫、生态补偿惠民”为主线,在退耕还林、林业工程建设、聘用森林管护员、发展林业产业增收等方面,充分利用贫困户劳动力、土地和现有产业资源,把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生态扶贫新路子。2019年,固阳县实施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25万多亩和退耕还草工程4万多亩,工程覆盖贫困户507户1039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覆盖贫困人口725户1546人,年内人均增收111.3元,退耕还林还草补助资金和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已成为当地贫困户稳定脱贫的“绿色红利”。
一人护林、全家脱贫,这样的例子如今在内蒙古并不少见。2016年至今,我区已累计为1.67万名贫困人口提供公益性护林员岗位,年人均享受补助1万元。利用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全区聘用1.5万名贫困人口参与森林资源管护,人均增收6000元。
打生态牌,谋致富路。自治区这几年始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聘用生态护林员、实施林业产业项目和定点帮扶等措施,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促进贫困人口持续增收。我区将国家和自治区林业重点生态建设项目80%以上安排到贫困旗县,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贫困旗县国家林业重点工程资金38.1亿元,国家公益林补偿资金62亿元,带动8万名贫困人口受益。
今年春夏,西鄂尔多斯草原少雨,草原植被受到“烤验”。而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巴彦希里嘎查,牧民察汗巴雅尔家的300亩柠条地里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绿色场景。
“你们看,我家的柠条地里现在全部用上了滴灌,这是嘎查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接的国家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项目。柠条长成后不仅能改造草场,还能增加额外的收入。”看到柠条长势良好,察汗巴雅尔不禁喜上眉梢。
近年来,鄂托克前旗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脱贫互动推进,探索出一条以“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生态扶贫新路子:旗林草部门将国家生态建设任务交给合作社,合作社承接项目后,或自行实施,或引入企业代为造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优先雇用贫困户务工,贫困户变身成为“造林工”,再加上合作社经营的集体经济果园,贫困户近期有劳务收入、中期有管护收入、长期有资产收益,沙地增绿和脱贫增收实现双赢。
苏力迪嘎查牧民阿拉腾巴日苏家的鸡棚里,鸡仔“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阿拉腾巴日苏起个大早,一头扎进鸡棚,又开始为“致富梦”忙活开了。前段时间,苏力迪嘎查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为嘎查里3户贫困户分别盖起了80平方米的鸡棚,每户分了100只乌鸡苗,从养殖技术到销售,合作社全程提供帮助,而新盖鸡棚和购买鸡仔的资金就来源于合作社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产生的利润。
在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带动下,苏力迪嘎查贫困户全部脱贫。如今,阿拉腾巴日苏家养羊300多只,去年11月开始在合作社打工,月收入1760元,2019年全家纯收入20多万元,日子过得有滋有味。“2018年以来,我们合作社在林业生态建设项目总投资160万元,产生利润16万元。2019年,我们将收益的一部分帮助贫困户发展合适的产业,给他们增收致富加把劲儿。” 苏力迪嘎查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理事吉日嘎拉达来介绍说。
生态增绿,百姓增收,内蒙古人正奋力书写山青、业兴、民富的新篇章。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自治区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生态资源优势,结合现有工程,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林木种苗等生态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合作经营、劳动就业、自主创业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增加贫困人口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截至2019年,内蒙古把全部林业产业化资金和90%的特色经济林基地项目建设资金全部投向贫困地区,共实施林业产业化项目56个。通过开展特色经济林建设、发展林下经济和庭院果树经济等林草产业,共带动1.5万名贫困人口增收,人均增收1900元。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