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争做中国佛教界的“三个典范”
来源:中国民族报 中国民族报记者 辛永刚 通讯员 楼剑涛 发布日期:2020-04-0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普陀山佛教博物馆

  普陀山南海观音像。
  作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有着悠久的宗教文化历史和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长期以来,普陀山佛教协会在制度建设、教务教风、工程修建、对外交流、社会服务慈善、观音文化弘扬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进入新时代,普陀山继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争做中国佛教界的“三个典范”。

  “四个维度”深入推进,争做佛教中国化的典范

  海天佛国普陀山以“四海尊崇第一山,五朝恩赐无双地”的美誉及其观音信仰和观音文化在佛教中国化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长期以来,普陀山佛协发挥普陀山在佛教信徒中的特殊作用,始终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从政治认同、文化价值观对接、社会担当、人才战略“四个维度”深入推进中国化实践。

  一是增强政治认同。普陀山佛教协会通过专题讲座、学修研讨、宣传标识、墙报专栏、活动仪轨等方式,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国旗国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策法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中国化的内容在寺院僧众心里扎根,在具体行动上落实,让僧众从身心感受到理性思考增强政治认同感。

  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道慈介绍,几十年来,普陀山佛协每年年终总结大会都会奏唱国歌;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山寺院统一升挂国旗,各大寺院集中举行升旗仪式;组织全山执事僧到革命胜地旅行参学,了解中国革命史;组织体验感受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重大成就;组织各寺院负责人参加景区年度工作会议和创文明城市等活动及会议;通过讲经法会、寺院僧伽培训班等多种形式,阐释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爱国与爱教的关系。

  二是以高度的政治认同促进新时代佛教文化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接。普陀山佛协继承佛教优秀文化传统,按照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管理普陀山佛教的宗教事务。在持守佛教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不断发掘佛教文化中有益于文明昌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正能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讲经说法,动员僧众和信众积极参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是以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实际行动体现社会担当。在文化融合与政治认同的基础上,普陀山佛教界在慈善事业、对外交流等方面体现出积极主动的社会担当。普陀山佛教协会以妙善文教慈善功德会为平台,设立慈善办公室,制订《普陀山佛教协会慈善公益事业工作规程》。据了解,近10年来,普陀山佛教协会累计对外公益慈善捐款达6亿多元。2011年捐赠了朱家尖观音大桥扩建工程建设费4.5亿元,创下中国宗教界单笔捐款之最。在对外交流方面,普陀山佛协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泰国、尼泊尔、印度等20多个国家的佛教界开展友好往来,交流互鉴。

  四是拓展寺院功能,推行“三三制”布局,实施人才战略。如何把蜚声海内外的普陀山建设得更加清净庄严,如何将观音文化传承下去,这是普陀山佛教协会僧团面临的历史任务。近10年来,继宝陀讲寺(万佛宝塔)于2011年落成开光之后,集收藏、鉴赏、研究、展览、交流、教育于一体的普陀山佛教博物馆于2011年建成开馆,馆藏文物有1600余件,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数件,国家二级文物数十件,国家三级文物数百件。

  在修建寺院庄严道场的同时,普陀山佛教协会更重视对正信的佛教文化的弘扬。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先后编写出版了《净土宗实用辞典》等多部佛学专著,编著了天台宗系列专著;校译出版了《缁门崇行录》《普劝念佛文》等读本。普陀山宝陀讲寺普门讲堂于2011年投入使用,邀请大德法师讲经授课,每月举办一至两次讲经法会,形成常态化机制,并将每年的讲稿汇编出版《普门讲堂文集》。传统的《普陀山佛教》杂志由季刊改为双月刊继续发行。普陀山佛教网开设般若文海、普门讲堂、普陀梵呗等栏目,宣扬正信正行的佛教思想。

  据道慈法师介绍,普陀山佛协在2015年年终总结大会上提出了“三三制”管理思路,对全山各寺院的人事安排实行“以持戒学修为基础,以演扬佛法为要务,以管理服务为保障”的总体布局,形成学修、演教、管理三大块互为支撑、稳固发展的有机整体。

  具体来说,就是在普陀山佛教事业的人员事务比重上,学修、演教、管理各占三分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学院教育为主、寺院专修为辅的学修体系与各寺院日常功课的演教体系以及由全山各寺院执事僧负责的管理服务体系。

  坚决抵制商业化侵蚀,争做道风建设的典范

  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佛教界坚持以戒为师,坚持寺院道场清净庄严,坚决抵制商业化侵蚀,坚持僧团道风建设,不断总结和完善道风巡查和道风监察制度。

  一是坚持寺院道场清净庄严。近年来以文明敬香为主题,结合“创城”工作,循序渐进倡导现代环保方式供佛,同时配合相关部门清理寺院周边环境,提升敬香礼佛规范水准。

  二是坚决抵制商业化侵蚀,严格区分商业化与非商业化界限。从精准定位、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心服务4个方面增进寺院清净庄严,拓展提升寺院功能。配合相关部门清净寺院周边环境,营造与寺院文化相应的商业食宿服务区域,维护寺院的神圣性。

  三是根据中国佛教协会关于教风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普陀山佛协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台《普陀山佛教协会教风监督暂行规定》,并建立了教风巡查工作机制。

  道慈法师介绍说,2019年秋开始实行的全山教风巡查,将传统丛林纠察职责提升到佛教协会层面来组织进行,并将内容延伸到爱国爱教、寺院管理、僧众学修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促进了道风建设、寺院民主管理等各项工作务实开展。

  以规范化建设、法制化管理为核心理念,争做名山名寺建设的典范

  名山、名寺、名僧、名校、名园,“五名”是普陀山的现代化、多元化的具体呈现,也是普陀山佛教历史的使命与发展定位。

  长期以来,普陀山注重创新发展,在全山管理体制、场所安全管理、基本建设管理、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逐渐形成了相应管理制度,以规范化建设、法制化管理为核心理念,形成一整套科学有序的管理体系,争做名山名寺建设的典范。

  普陀山佛协对全山寺院(单位)实行人事统一安排、经济统一核算、修建统一规划的“三统一”管理模式。“三统一”管理的科学性在于高度集中全山寺院的人力、财力、物力,办大事、成大业,而附于其后的“三不准”更是有效地减少了负面影响,其中“不借资”(佛教协会及所属寺院的资金不得外借),杜绝了与世俗利益发生经济利益纠纷的根源;“不投(合)资”,坚守了“清净自活”的佛陀遗教;“不兼职”(方丈监院等主要执事僧不到本山以外寺院兼职),有效维护了人事统一管理原则,利于佛协和寺院负责人一心一意管理服务普陀山的佛教事业。

  全山各寺院(单位)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在佛协章程制度基础上修订完善了共住规约、职工守则以及消防安全、环境食品卫生等管理制度。全山上下形成了以章程为纲领,以僧团为主体,以普陀山佛教事业跨越式发展为目标的多层次(从一般性到细则性)、多元化(从专项工作到专业岗位),上下纵横协调有序的规章制度体系。

  提升管理的关键是提升人的素质。普陀山佛教协会六届理事会组织实行了民主测评机制,定期召开理事扩大会议,由会长向全体理事报告理事会本年度工作,各位副会长提交书面述职报告,然后由全体理事以无记名方式对会长、副会长进行民主测评,会长、副会长对各位副秘书长进行打分测评。在教风巡查过程中,将民主测评机制延伸到各寺院,由巡查小组组织寺院全体僧众职工对寺院民主管理小组成员进行民主测评,有力推动了佛协和寺院二级管理机构改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

《中国民族报》(2020年4月7日 8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