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窦山:建设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佛教名山
江幼红
雪窦山。 雪窦山名山建设管理委员会供图
历史上,浙江宁波奉化得风气之先、兼山海之利,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其中佛教文化在奉化地域文化中极具特色。特别是常在雪窦山讲经说法的后梁高僧契此,人称布袋和尚,相传为弥勒化身,在汉传佛教寺院广为供奉。布袋弥勒信仰被视为佛教中国化最为典型的范例之一。
奉化境内的雪窦山,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佛教名山,有“海上蓬莱,陆上天台”之称,被誉为“四明第一山”。雪窦山风景区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雪窦山心的雪窦寺,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宋时名列天下禅院“五山十刹”之一,明时位居“天下禅宗十刹五院”之一,千百年来香火旺盛,高僧辈出,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932年,太虚大师出任雪窦寺方丈,致力于雪窦弥勒道场建设,倡议雪窦山为中国佛教第五大名山。他积极倡导“人生佛教”,重视佛教教育,大力推行佛教革新,对中国现代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落实宗教政策,恢复重建雪窦寺。1987年,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考察雪窦寺时寄语,“雪窦乃弥勒应化之地,殿内建筑应有别于他寺,独建弥勒殿”,并称雪窦山为第五大名山。浙江省、宁波、奉化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雪窦山的建设和雪窦山佛教的发展,通过复建弥勒应迹道场,举办弥勒文化节庆活动,积极开展弥勒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工作,恢复、修正有关弥勒信仰的佛教仪规,开展对外佛学文化交流等工作,雪窦山弥勒道场的声名远播。2008年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的露天弥勒大佛建成开光,标志着雪窦山佛教得到更大发展。
新一轮雪窦山佛教名山建设自2013年开始筹划,2014年拉开帷幕。当地政府制定佛教名山建设规划和项目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优化功能定位,丰富空间结构;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拉开名山框架,营造佛教名山氛围;深层次提升雪窦山佛教文化影响力,连续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大推介宣传力度,增强弥勒文化影响力;全方位构建名山建设保障体系,不断优化管理体制,增加领导力量,配好工作班子,争取保障要素供给,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雪窦山佛教名山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
弥勒文化园初具规模。名山建设佛教主题“一核一带两组团”功能布局的核心项目轮廓显现。2015年开工的浙江佛学院已于2017年9月投入使用,女众部新校舍也已启动建设;“上雪窦组团”核心寺院永平寺、“下雪窦组团”核心寺院资福寺,建筑基本建成;“下雪窦组团”标志性建筑“弥勒圣坛”按计划顺利推进。此外,朝觐步道系统修复工程逐年进行,瀑布院、水涧岩精舍、东翠寺、文殊院等寺庵恢复建设全面启动。
配套工程建设力度加大。与名山建设同步开展的四明山生态修复、退花还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雪窦山生态环境明显提升。武岭广场改造竣工,新自来水厂建成投用,中兴路、武岭西路等主要街区道路的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实施,古镇面貌加快更新,山城湖寺联动发展的“大名山”格局逐步显现。
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加强弥勒文化研究,组织了四届中国弥勒文化学术研讨会,出版《弥勒文化与布袋和尚》《弥勒文化与和谐社会》《弥勒文化的社会价值》等研究文集;成立宁波弥勒文化研究院,《弥勒大藏经》编纂和“雪窦模式”“太虚大师的弥勒信仰”等课题研究按计划进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基地、佛教研究中心弥勒文化研究基地挂牌落户;现代佛教网即将上线。
名山影响持续扩大。加强弥勒文化推介宣传。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雪窦山与5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雪窦山被国台办命名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雪窦山每年持之以恒地举办弥勒文化的相关活动,自2008年以来,连续举办12届雪窦山弥勒文化节,活动层级逐步提高,2016年、2017年文化节期间,承办了中韩日佛教文化交流会议、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活动。2019年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将使雪窦山佛教名山建设取得进一步的成果。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