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雪域高原培育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致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贺信发表一周年之际
来源: 本报记者 张国欣 发布日期:2019-11-1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朝气蓬勃的各民族大学生。 西藏民大党委宣传部供图

  陕西咸阳,渭水之滨,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前,矗立着一块“团结石”。习近平总书记致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的贺信,镌刻在“团结石”上。

  深秋的阳光下,“团结石”泛着光芒。来来往往的师生,总会在“团结石”前放慢脚步,驻足凝望。

  巨大的关怀,亲切的鼓舞,如熊熊燃烧的火炬,温暖着各族师生的心田,也照亮了新时代西藏民族大学新征程。

  从西藏公学到西藏民族学院,再到西藏民族大学,作为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60余年来,她见证了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史,也为雪域高原培育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

  “农奴大学”见证雪域高原走向光明

  西藏民族大学校史馆,是新生们开学第一课的地方。一幅幅老照片,一份份档案资料,记录着这所学校的红色基因。

  在旧西藏,接受教育的绝大多数是贵族子弟,占总人口95%的农奴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西藏也要设立大学的。”西藏和平解放后,着眼于西藏革命和建设需要,中央决定,将刚参加工作又自愿学习的西藏青年送往内地培养。由此,开启了边疆民族地区在内地办学的模式。1958年9月,西藏公学正式成立。

  退休教师王联芬见证了学校的创立和发展。

  “西藏公学的首批3000多名学员,80%以上出生在翻身农奴家庭。”王联芬说,学员年龄差距悬殊,有的三四十岁,也有十二三岁的,绝大多数是既不懂汉文又不懂藏文的“双文盲”。

  王联芬回忆,学生们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学习很刻苦,“在学校教室宿舍、走廊林荫道上,到处都可以听到他们读书的声音,看到他们学习的身影。”

  退休教师张元坤教授1960年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响应中央“支边”号召志愿进藏工作,被分配到西藏公学任教。

  “由于多数学生刚翻身解放,他们没有睡过床铺,晚上仍然习惯睡在地上。为了让他们适应内地生活,老师们跟学生同住、同吃、同学习、同劳动,晚上等学生睡着了,还要看看学生的被子是不是盖好了。”张元坤说。“大家都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来自西藏的学员,有时候忙得连家都顾不上。”

  西藏自治区原党委副书记巴桑,是西藏公学的第一批学员,也是旧西藏的一名奴隶。在《我的领路人——西藏民族学院》一文中,巴桑回忆,“我们刚到祖国内地时,由于水土不服等原因,出现各种疾病,是老师亲自带我们去医院检查治疗并督促吃药,真像父母对子女一样关爱。这段师生、藏汉情谊,使我终身难忘。”

  从最简单的汉语拼音开始,学生们一点点地学习文化知识,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民族宗教观等专题教育,最终成为了西藏各项事业发展建设的中流砥柱。

  1959年3月,以达赖为首的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公开发动全面武装叛乱。西藏公学2100余名师生踊跃报名,陆续奔赴平叛斗争前线。他们英勇斗争,数十名学员为国捐躯,涌现出一批平叛英雄。平息叛乱以后,一场彻底摧毁农奴制度的民主改革运动在西藏全面展开。西藏公学的学生又投入到了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运动中,成为西藏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的重要力量。巴桑便是这2100余名师生中的一员。

  伴随着西藏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西藏公学也逐步实现了从干部培养到专业教育的转化。60多年来,西藏民族大学累计培养了8万余名优秀人才,涌现出40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赢得了“西藏干部摇篮”的美誉。镌刻在西藏民族大学办学历史中的红色基因,也成为了激励各族学子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素材。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个甲子过去了,西藏民族大学已经发展为一所有着32个民族、上万名师生的高等学府。60余年来,民族团结始终是这所学校的精神底色。

  3年前,来自西藏日喀则牧区的藏族姑娘卓玛普尺提着行李走进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的宿舍时,“确实有些紧张。”5个室友来自两个专业,家乡也是天南海北:有来自河南的汉族姑娘,云南的佤族姑娘,重庆的苗族姑娘……那是她第一次走出家乡。之前,她到过的最远地方是县城。

  3年的朝夕相处,6个姑娘在比、学、赶、帮、超中,建立起亲姐妹般的深厚情谊。一起上自习,一起晨读锻炼,一起跳锅庄舞……之前从不吃辣的卓玛普尺,爱上了佤族姑娘吴雨霜家乡的蘸水辣。而汉族姑娘刘香南也默默有了理想,她希望今后可以去西藏工作,因为“了解了西藏,总觉得应该为边疆地区做些什么”。

  “在这个学校特意安排的多民族学生宿舍里,我们学会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这会是跟随我们一辈子的财富。”苗族姑娘满小丽如是说。

  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同学混合住宿,是西藏民族大学创新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西藏民族大学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尤其是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后,西藏民族大学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育人的全过程:

  ——领导干部走进教室、宿舍、食堂,与学生促膝谈心,了解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关心学生冷暖和健康,做好民族团结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在润物无声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参观学校西藏主权归属与人权状况展览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布置新旧西藏对比的口述史采访作业等;组织“家乡新变化”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珍惜当前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树牢“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思想。

  ——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到农村去,在服务农牧民群众的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西藏民族大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建设,有力增进了各民族师生的“五个认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各族毕业生带着在母校熔铸而成的民族团结进步血脉,用实际行动引领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优化专业设置,为西藏培养用得上的人才

  “我经常会想象自己穿上白大褂,成为一名真正医生的样子。”古桑措姆说。这位来自西藏山南市牧区的姑娘,是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部201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

  刚入学时,古桑措姆对未来并没有这么清晰的规划。学业上的困难,让她很迷茫。“当时,我普通话都说不好,听课也很费劲。尤其是高数课,让我经常‘抓狂’。”古桑措姆说。

  古桑措姆的困惑,也是西藏民族大学大多数新生所面临的困难。学校60%的学生来自西藏,其中大部分来自西藏偏远农牧区。受当地基础教育条件的限制,不少学生学业基础薄弱。

  习近平总书记致西藏民族大学的贺信中,强调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如何将“古桑措姆们”培养成拥有真才实学、能够服务西藏的人才?西藏民族大学一直在探索。

  据西藏民族大学教务处处长相理锋介绍,对于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四门基础学科,学校根据入学时的摸底成绩,进行分层次教学;而在各学院专业课上,也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进度不同的培养方案。同时,还会通过教师重点辅导和同学间互帮互助的形式,让学业困难的学生不掉队。

  “教学进度有所区别,但目标只有一个:培养效果不打折扣。”相理锋说。

  古桑措姆就读的专业定向招生,经过5年的培养,学生们要到西藏各地市的基层乡村做全科医生。

  “西藏农村地广人稀,专业医生十分缺乏。这些学生回到西藏后,将会是距离乡亲们最近的健康守护者。”西藏民族大学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袁东亚介绍说,从2010年开始,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部连续8年开展五年制临床医学(全科医生方向)免费定向生的培养工作,重点为西藏各县、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适应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需要的医疗人才。

  为西藏培养临床医学(全科医生方向)免费定向生,也是西藏民族大学对初心使命的坚守。虽然地处陕西省,离西藏比较远,但是西藏民族大学始终秉持“西藏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原则,不断优化学科设置,增强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具体举措。

  印地语和尼泊尔语专业、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近年来,西藏民族大学立足西藏未来发展,组建了“2011协同创新中心”。围绕西藏文化传承发展、“一带一路”南亚大通道建设、乡村振兴、高原环保等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进行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一大批优秀人才在西藏各行各业发挥出他们的才能。

  西藏的未来在教育,教育的关键是树人。西藏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欧珠说:“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致我校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积极探索符合西藏实际和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西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