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金沙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石斛产业科技示范基地里的铁皮石斛种苗。新华社记者记者罗羽摄
两年来,因为铁皮石斛种植带来的工作机会,深居大山的63岁村民戴有林得以稳定脱贫。
戴有林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木朝村人。黎明关乡地处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济发展先天条件不足。2017年,云南勐海金沙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驻此地,带动该地区发展铁皮石斛种植2300多亩,年均吸纳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当地劳动力上万人次。
“我在基地上班,做除草、管理等工作,有活的时候每天能拿100元,每年可以拿到务工费7000多元,加上贫困户分红1000多元,一年能拿到近万元。”戴有林说,这份工作让他和老伴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在黎明关乡乃至整个荔波县发展铁皮石斛的过程中,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铁皮石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单位提供了技术支持,着重解决铁皮石斛活树附生种植成活难、生长慢等问题。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彭有冬近日在荔波召开的全国林草科技扶贫工作现场会上介绍,中国60%的贫困人口、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分布在林区、草原和沙区。在这些地区发展林草产业实现脱贫已成为人们的主要选择。
据统计,2018年,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元,其中相当一部分地区林草产业收入占比超过一半,部分重点林草沙区占比达90%以上。
“林草科技是提高林草产业质量、扩大林草产业效益的重要手段。发挥好科技作用,就会事半功倍,加速贫困人口脱贫步伐。”彭有冬说,要让林草资源产生更高价值,为贫困地区创造更多财富。
云南勐海金沙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建设的石斛产业科技示范基地。新华社记者记者罗羽摄
扶贫还需要与扶智紧密结合。让贫困人口拥有增收致富的知识技术,实现由“外部输血”向“内部造血”转变,能够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实现长期脱贫、稳定脱贫。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各级林草科技部门共建立各类科技扶贫示范基地1316个、科技扶贫生产示范线247条,举办科技扶贫技术培训班7000期,培训技术人员及林农80多万人次,实施科技扶贫项目784个。
全国共有3984支技术推广队伍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选派技术骨干深入南疆,全年驻点式指导落实示范园。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斯金平领衔的铁皮石斛团队,带动浙江人种植铁皮石斛10万亩,产值超20亿元,惠及数万贫困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斯金平说,只有把技术传授给贫困户,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才能保障未脱贫的贫困户顺利脱贫,已脱贫的贫困户不再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