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省级层面做到“五个率先、五个突破”;全省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47.5%;城镇人口达1647.5万人、建成区面积达1477平方公里,较2012年分别增加29.9%和19.2%……
2012年首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召开以来,贵州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突出特色小镇之“特”,推动全省小城镇实现高质量发展。
贵州山地特色小城镇,特在哪里?
贵州的小城镇之特,特在自然生态。山为伴水为邻,一批小城镇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了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
在凯里市下司古镇,“三变+”绿色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渔船变游船、荒山变青山,即保留住“小船流水”的生态美景,又实现了绿色旅游为农民创收。
贵州的小城镇之特,特在城镇形态。一批小城镇,突出组团式、点状式、串珠式布局,实现了山水、田园、林地、城镇、景区有机融合。城镇兴起之处,便是旅游兴旺之地。
在2018年春晚分会场肇兴侗寨,“八寨一山”融为一体,成为肇兴大景区,共享旅游资源,走出一条共同保护侗寨风貌、传承侗族风情、开发侗乡风物、展现侗都风采的古村落保护促脱贫新路子。
贵州的小城镇之特,特在产业业态。一批小城镇,强化绿色、新兴、高端、特色的产业定位,激发新兴产业活力,挖掘传统产业潜力,实现了产业特色化和特色产业化。
在武陵山下,铜仁市万山区万山镇经历与汞告别的“阵痛”后,以朱砂为笔,泼墨文旅产业,描绘出以矿山文化为特色的“朱砂王国”,惊艳世界。
贵州的小城镇之特,特在民族文化。贵州有两样东西尤其吸引人,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和神秘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正是贵州省发展旅游的制胜法宝。
贵州的小城镇之特,特在建筑风貌。贵州的民族建筑,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部历史。
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小城镇建设中做好“特”字文章?贵州有自己的“法宝”。
2012年10月,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意见》,要求把小城镇培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载体,重点扶持100个示范小城镇,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发展模式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全省小城镇建设。
2016年,《关于打造贵州省特色小城镇升级版的实施意见》推广运用示范小城镇成功经验和做法,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如花溪区青岩镇、雷山县西江镇、黄平县旧州镇等一批历史文化名镇;黎平县肇兴侗乡小镇、习水县土城红色小镇、西秀区旧州屯堡小镇等一批特色小城镇让省内外游客耳熟能详。
2016年,在国家发改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贵州省作为西部唯一省份、全国两个省份之一介绍了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建设经验。
截至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两批403个中国特色小城镇名单中,贵州茅台镇、青岩镇等15个镇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第8、西部地区第2。
如今,贵州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态势喜人,唯有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实施全省特色小镇和小城镇“3个1工程”,即推动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提档升级,培育创建100个省级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加快推动全省1000多个小城镇高质量发展。
到2022年底,贵州省将建设一批产业发展更加协调、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功能配套更加完善、文化特色更加彰显、体制机制更加灵活的高品质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全力助推农村产业革命、乡村振兴,全省将新增城镇人口120万,带动全省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