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东乡族自治县:民企扶贫队助贫困山乡拥抱大市场
来源:新华网 王铭禹、张新新 发布日期:2019-11-0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黄河上游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已是初冬时节。然而,当地一间刺绣工坊内,却还是一派“姹紫嫣红”的暖春景象。绣坊负责人马箫箫正带领绣娘们加紧赶制一批手帕、挂画、U型枕。一件件精美的手工刺绣工艺品惟妙惟肖,别具一格。

  东乡族自治县属于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贫困并没有限制当地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里有悠久的手工刺绣历史。马箫箫告诉记者,手工刺绣主要由农村妇女制作,女承母艺,代代相传。

  过去,这些手工艺品只是作为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大多农村妇女平时带孩子,做家务,守着锅台转。“完全可以把她们组织起来,扩大生产,把灵巧的才艺转变为实实在在的财富。”马箫箫说。

  2015年,马箫箫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返乡创业者。去年,她在东乡族自治县达板镇舀水村办起了土本土商贸有限公司,实行手工刺绣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她坦言,在贫困地区办企业,面临远离消费市场、资金短缺、营销能力不足等困难,公司在起步阶段发展缓慢,销量有限。

  她的困境很快被帮扶东乡族自治县的一家大型民企知悉,并成为该企业的帮扶对象。去年以来,该企业旗下的文创公司对马箫箫的企业进行了“手把手”的扶持,“从前期设计、包装、宣传,到后期的订单销售,都进行了详细策划,同时对绣娘统一培训,按标准生产手工刺绣。”马箫箫说。

  马箫箫的公司很快步入正轨,销路不断扩大。“现在一年的销售额可达80万元。”马箫箫说,目前已经有80多名绣娘加入绣坊。绣娘的工资按件计算,绣一个手帕10元,一个U型枕20元,每月可拿到600元到2600元不等的工资。

  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壮大。在积极扶持本地公司做大做强的同时,一批民企扶贫队还紧密结合当地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对农产品、畜牧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包装,延伸产业链,培育本土品牌,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

  东乡族自治县龙泉镇上的马铃薯收购点,连日来交易红火。“今年的马铃薯籽种是帮扶企业免费发放的,赶上雨水好,产量有了明显的增加,一亩地至少能增加600多元的收入。”正在这里出售马铃薯的村民马大爷告诉记者。

  马铃薯是东乡族自治县的支柱产业之一。过去,由于对市场信息不敏感,农民生产的马铃薯主要作为家里的口粮。

  据了解,今年初,东乡族自治县的帮扶企业联合当地马铃薯籽种种植企业,投入200余万元,为7个乡镇32个贫困村的2625户贫困户每户提供586斤籽种,并对东乡族自治县马铃薯进行精细包装,打造精品马铃薯销售。此外,帮扶企业还对接了广东知名食品公司研制马铃薯淀粉食品。

  “贫困地区并不缺优质的原材料和产品,而是缺少品牌知名度和成熟的营销渠道,而这些正是我们民企擅长的领域。”一家民企在东乡族自治县的扶贫项目部负责人张韬说。

  近年来,甘肃省开展“千企帮千村”行动,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和作用,帮助贫困地区开展产业扶贫。在帮扶民企的带动下,东乡族自治县一些原本粗放的种植业、养殖业不断壮大,而且有了自己的本土品牌和稳定的销售渠道,民企扶贫队正将越来越多的山货、特产“带入”大市场。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