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文化瑰宝 留住历史根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委员围绕新疆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与利用建言献策
来源:新疆日报 李杨 发布日期:2019-10-3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2014年6月22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作为跨国线路文化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考古、文化、美学、人类学价值的古迹,是人类共同的珍贵财富。在新疆这片土地的文物更实证着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如何守护这些文化瑰宝,留住我们的历史根脉?怎样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文化遗产怎样成为旅游兴疆的一张王牌?在近日召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月度协商座谈会上,政协委员、基层政协负责人与自治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这些问题道出真知灼见。

  正确处理“保”与“用”的关系

  新疆是文物资源大区,文物数量多、分布广、价值高,截至2017年,全区共有文物点9542处。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涛说,保护好、利用好新疆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有利于新疆各族人民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五个认同”,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

  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厅长玉素甫江·麦麦提说,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自治区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为指导,稳步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利用工作,成绩显著。

  他介绍,2014年申遗成功以来,自治区先后实施高昌故城五期本体保护、克孜尔石窟危岩体抢险加固等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9个,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有效保障了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安全。“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将全部建成世界文化遗产地文物安全防护系统。同时,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组织申报“互联网+交河故城”等一批示范项目。

  在考古研究方面,按照“逐年分区分批”原则,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西北大学等单位合作,有序推动苏巴什佛寺遗址、北庭故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摸清遗址范围和功能布局,强化保护与展示,充分发挥遗产地社会教育功能。

  今年6月下旬,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政协委员深入遗产地,行程近5000公里,利用10天时间,开展专题调研。自治区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盛春寿在调研中发现,新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些地方存在重经济效益轻文化遗产保护、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对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的重要性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孟庆才说,自治区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地大多属于古城遗址,大量文物裸露在外,易受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因素影响,部分文物损毁比较严重。再加上文物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缺乏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对文物保护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于文物工作来说,万变不离其宗,保护永远是核心,安全永远是底线。必须正确处理‘保’与‘用’的关系。当前,要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各级文保单位的保护规划和维修方案,分期分批进行排危、修缮,确保文化遗产完好安全。”盛春寿说,在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要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利用新路径,做足“文物+”文章,充分挖掘世界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服务我区文化旅游业发展。

  让历史说话 让文物发声

  在座谈中,大家普遍认为,新疆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部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全面研究、挖掘、展示世界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于发挥文物以物证史作用、更好地凝聚人心具有重要作用。

  自治区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廖运建说,我区部分世界文化遗产地由于保护、考古、研究、阐释工作滞后,基础设施不全,展示手段单一,对游客吸引力不强。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没有专门系统的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影响了文物以物证史作用的发挥。

  他建议,自治区相关部门可进一步加强、规范吐鲁番学、龟兹学、北庭学研究工作,在政策、人才等方面进行支持,力求我区世界文化遗产地多出研究成果,全面阐释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例如:针对不同游客群撰写侧重点不同的讲解词;推出文化含量较高的电子自助讲解产品;组织撰写相关学术论著等。

  自治区政协委员、阿克苏地区政协工委党组副书记、主任艾尼瓦尔·莫明说,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管理、利用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大量高层次专业人才。他建议,文旅及文物部门制定专门的文保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培训计划。还可与疆内及内地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开展合作,培养专业的研究、讲解人才。

  自治区政协委员、乌鲁木齐菜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岳峰意识到全媒体传播方式为遗产地保护带来的新机遇。他建议,建立世界文化遗产地3D影像库,用专业技术将现有的遗产地样貌通过先进的影像记录技术最大程度留存,并将文物故事植入3D影像库,形成“世界文化遗产地立体空间”镜像,与线上展厅页面实现链接,游客扫描二维码便可“身临其境”。

  “旅游+”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文化遗产是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旅游资源,打好“旅游牌”,不仅能发挥文化遗产教化人心的作用,还能促进脱贫攻坚、扩大群众就业。

  自治区政协委员、昌吉回族自治州政协党组副书记、主席李铁明说,北庭故城、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来,文旅融合步伐加快。2017年,北庭故城接待游客2万人。2018年,高昌故城接待游客69489人,旅游收入353万元;交河故城接待游客276525人,旅游收入1339万元。

  自治区政协委员、民进新疆区委会副主委罗皋毅发现,目前区内各个文化遗产地的讲解内容大都是各自的历史背景、文化特征,在景区推介和营销上缺乏整体统筹。他建议,建立区内各文化遗产地的联动合作机制,科学设置旅游线路,引导游客来一次新疆文化遗产全域游。

  李铁明与罗皋毅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建议,以世界文化遗产为链接,实现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吐鲁番市、哈密市、敦煌市、酒泉市、嘉峪关市互联互通,建立“一带一路”跨区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联盟。

  故宫朝珠耳机、国家博物馆棒棒糖礼盒、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信笺等文创产品,让过去陈列于深宫大院的文化遗产成为网红。罗皋毅建议,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地的地域文化内涵,设计出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旅游纪念品,扩大文化消费,通过市场让文物“活起来”。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