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阳光暖 福祉春风柔——新疆和平解放70周年民生改善综述
来源:新疆日报 李春霞 发布日期:2019-10-0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我今年80岁了,有幸见证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疆和平解放70周年,见证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9月15日,在柯坪县盖孜力克镇喀拉玛村,温暖的阳光洒满农家小院,老党员热合曼·塔依尔站在自家院子里,穿着白衬衣黑马甲,精神矍铄,胸前的党徽佩戴得很端正。

  时光追溯至10年前,2009年9月14日,《新疆日报》一版刊发了一篇题为《一位维吾尔族老党员的思想汇报》的文章,文中主人公就是热合曼。他在思想汇报中写道:“自己是经历了新旧两重社会的人,亲眼目睹了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村民们过上了由贫穷到富裕的生活。”10年后,抚今追昔,老人感慨不已:“我们的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是一位耄耋老人的感慨,更是新疆和平解放70年来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民生改善的脚步在新疆大地上坚实迈进,天山南北展现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新图景。

  从“忧居”到“宜居”

  “我们村以前住的房子是用土坯垒成的,一遇到地震、洪水等,房子就塌了。有些人还住在‘地窝子’里。”热合曼在思想汇报里这样描述。他说,后来政府补贴资金,给村民们建抗震房、安居房,村民们再也不怕地震了。

  2004年起,我区在地震高发、多发地区实施抗震安居工程;2010年以来启动农村安居、游牧民定居、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区1000多万城乡居民告别危旧土坯房和棚户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住上安居房,不忘共产党。”像热合曼说的那样,他所在的喀拉玛村,205户村民全部住上了安居房。如今,走进南疆乡村你会发现,村民们把安居房装修一新,房内沙发、电视、洗衣机、热水器等一应俱全。村民还搞起了庭院经济,平整的柏油路通到家门口,把村民们与更远的世界紧密联系起来。

  喀什古城改造,是安居惠民工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2010年,喀什古城改造项目启动实施,这项投资数十亿元的大工程,坚持“一户一设计、守住原生态”的改造理念。改造后的喀什古城脱胎换骨,5万户20余万居民彻底告别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水管墙上挂”的尴尬,过上了水电暖气配套完善的现代文明生活。经过改造后的喀什古城如今已成为国家5A级景区。

  从“没学上”到“上好学”

  “解放前,我们村的教育基本上是空白,整个乡没有一所像样的学校,大多数人不会认字写字,只能在纸上画画或画圈来沟通。”正如热合曼写的那样,解放前新疆教育十分落后,文盲率高达90%以上。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进步。

  198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义务教育实施办法》出台,全区义务教育走上了有法可依的道路。2000年起,国家在内地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开设新疆高中班,2011年新疆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较为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18年共拨付学生资助资金58.54亿元,帮助数以万计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一项项教育惠民工程的实施,使我区教育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1949年,新疆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19.8%,2018年,小学入学率达到99.94%,初中入学率达到99.32%。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由2000余人增加到25.37万人。

  学有所教的逐步实现,为每一个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今年12岁的古丽阿沙尔·居马在阿克陶县小白杨小学读六年级,她的梦想是“坐着飞机环游世界”。像她一样,来自偏远山区的3000余名农牧民子女,正在多媒体教室、电子琴教室、塑胶跑道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的小白杨小学里读书。“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该校老师叶山阿里·吾不力哈森木说。

  从“没有工作”到高质量就业

  “两年前我还是一个农民,如今成为一名产业工人,有了稳定工作,每个月几千元工资,这都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9月16日,新疆圣雄氯碱有限公司聚合车间巡检工麦尔但·艾麦提说。

  解放前,新疆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人民生活贫困不堪。让人们有事干、有钱挣、能脱贫,促进就业是关键。

  长期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把促进就业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建立以政府主导为基础的有组织转移就业新机制等,多措并举促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各类群体实现就业创业。

  热合曼掰着手指头,一边数一边告诉记者:他的两个儿子是卡车司机,每人每月收入近万元;女儿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安置了公益性岗位,在县城做环卫工人;孙子辈除上学的以外,其余的全部就业。“孩子们都有工作,收入稳定,不用我操心,还经常给我零花钱。”热合曼一脸满足。

  2018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764元,自1978年以来年均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975元,自1978年以来年均增长12.2%。在国家惠民春风的吹拂下,新疆各族群众努力奋斗,用辛勤和汗水开拓出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从“缺医少药”到“健康新疆”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解放前,新疆医疗卫生水平低下,缺医少药,地方病、传染病频发,人均预期寿命不到30岁。

  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夯实民生之基的重点。70年来,新疆坚持把医疗惠民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体系,医疗技术、医疗质量稳步提升。

  从“马背医生”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们看病越来越方便了;从“新农合”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人们看病报销比例越来越高了;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人们看病花钱少了;从远程医疗到医联体建设,基层群众看病不用跑远路了。

  从2016年起,我区每年开展一次全民健康体检,截至目前累计投入40.68亿元,累计体检5383万人次,基本实现户籍人口全覆盖。如今,全民健康体检已成为“医疗惠民”和“健康新疆”的响亮名片。

  “每年都能享受一次健康体检,有病早发现、早治疗,少花钱,这是惠民的好政策。”提起健康体检,巴楚县色力布亚镇博孜艾日克村村民吐尔逊·卡迪尔赞不绝口。

  与此同时,我区建立了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应保尽保,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养老金连续涨了15年,我的养老金从每个月几百元涨到现在的3000多元,养老有依靠,日子越过越舒心。”乌鲁木齐市企业退休人员王福玲高兴地说。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新疆连续多年70%以上公共预算支出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民生暖阳照耀千家万户。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疆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未来的日子更加充满希望。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