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啰,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啰。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弯弯的江水呀绿波荡漾。一只孔雀飞到了龙树上,恩人哟就是那个共产党。”60多年前,军旅词曲作家杨非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采风时触景生情,创作了这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今天,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仍回荡在德宏的每个角落。七十载春华秋实,德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变的,是共产党的恩情一直深深印刻在德宏各族人民心中。
盛夏时节,记者走访德宏州多地,看到的,是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国旗迎风招展;听到的,是一个个关于党员、党支部的感人故事。
红色旗帜引领脱贫攻坚
2018年2月,在欢天喜地的锣鼓声中,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关璋村59户阿昌族群众搬进了“卑妥瓦”搬迁点。但在搬迁户名单中,却没有当初带头搬迁的村党总支书记曹先刚的名字。
“当初向村民征求搬迁意向时,村民们担心建新房太费钱,担心会征用自己的土地,我们党员一次次敲开村民的家门,向他们宣传建房补助、征地补偿等政策。在村民仍拿不定主意时,党员户带头搬迁,曹维东等3名党员带领群众无偿提供3亩建设用地。”曹先刚说,“在最后一次搬迁报名会上,有150户村民报名,可新村的设计规划只能容纳59户。”
超额了,咋办?带头让出指标的,还是当初带头报名的党员。经过层层筛选,关璋村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受地质灾害影响的村民及致富带头人成了“卑妥瓦”的新主人。
阿昌群众进新居,既要“搬得出”,更要“能致富”。关璋村党总支结合各户具体情况,制定了“12345”产业发展计划——1人外出务工;养殖2头母猪或黄牛;种植3亩烤烟;每年缝制4块阿昌族织锦;种植5亩茶叶或滇皂角。截至2018年,关璋村贫困发生率降至2.09%,提前实现减贫任务。
发挥“旗帜”作用,引领脱贫攻坚。德宏州各级党组织积极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集中最强力量、采取最硬措施、整合最大资源到脱贫攻坚第一线。截至2018年底,德宏州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6.05%下降至2018年的1.65%,贫困地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152元增至9464元,全州共有61个贫困村出列、3.17万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
走进芒市芒市镇松树寨村芒晃村民小组,一座座农家小院在孔雀湖、勐焕大金塔的辉映下,构成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村里的农家乐已成芒市城区百姓休闲度假的首选之一。
2015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地处芒市城郊接合部的芒晃村民小组大片土地被征用,全村共有失地农户340余人,三分之二的村民手拿几万元、几十万元征地补偿金却失去了奋斗方向。如何让村民失地不失业、不坐吃山空,成为摆在村党支部面前的考卷。
结合当地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浓郁的民俗文化,村党支部把发展方向放在乡村旅游上。“要发展乡村旅游,首先要整治村容村貌。”党员、村民小组长莫岩相召说,“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村里10名党员在工作之余主动承担起村卫生员的角色。开始之初,看到我们上街打扫卫生,有的村民还会说风凉话,后来时间一长,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我们之中。你看,现在村里多干净。”
“木楼农庄”业主线岩相团说:“过去我们靠种植水稻和玉米为生,基本没什么存款。今年初,我家响应村党支部的号召开办了这家农家乐,每个月毛利润有近5000元。村里的果蔬采摘园、手工小米酒、农田稻花鱼和在建的水上乐园都为农家乐吸引来许多消费者。”
群众的口袋“富”了,脑袋要如何“富”起来?32岁的莫岩相召是芒晃象脚鼓舞队演员,他说:“村党支部成立象脚鼓舞队的初衷是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传承傣族传统文化。舞队成立之初,是支部书记带着我挨家挨户地寻找演员,才凑齐了35人;如今,我们已参加过省、州、县的多场演出,每次演出都能让村民之间的关系更紧密团结。随后我们又成立了大铓队、老年协会、棍术队等表演团体。下一步,村里还将打造10家非遗系列体验小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德宏州充分发挥“党建+产业”效应,推动烟草、桑蚕、坚果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休闲乡村旅游,引导农户参与三产融合,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通过“党建+产业”走活了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服务群众“一盘棋”,真正“惠”在了各族群众心坎上。
坚强堡垒筑就和谐边疆
陇川县民族小学的花园里,同学们正用傣语、景颇语、载瓦语朗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操场上,同学们正在排练景颇族刀舞、吹奏葫芦丝。办好民语民文教学课堂和民族技艺传承课堂是学校党支部创新党建工作的举措之一。
学校党支部宣传委员杨有英说:“近年来,校党支部以落实边疆民族地区党建‘人心工程’为抓手,把校园转化为抓实党建工作的有力载体,用党建‘点亮’边疆民族团结教育。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红烛先锋作用,通过亮出党员身份,公示党员积分和成绩,在学校形成一股具有边疆少数民族特色的‘红烛力量’。”
来到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政府,九保阿昌族乡青年人才党支部的18名党员正在就如何做一名优秀村干部展开讨论。
九保阿昌族乡党委书记孙家本介绍,针对农村党员知识文化水平低、留村优秀青年人才少、村级组织后备力量储备不足等问题,乡党委按照省委、州委、县委关于实施“领头雁”培养工程的安排部署,于2018年建立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通过青年人才党支部开展“支部主题党日”“党员进村”等活动,让青年党员参与到村试岗锻炼,参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治理等工作,让他们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中,提升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基层党建增添新活力、为九保阿昌族乡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瑞丽市姐相乡银井村地处中缅边境71号界碑旁,与缅甸芒修村阡陌相通,独特的地缘因素让两国边民产生了源远流长的胞波情谊,但同时也给边境管理带来了很多难题。银井村党支部与瑞丽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党支部成立联合党支部,实现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的高度融合,有效破解了警地基层党组织条块分割和服务群众各管一块“两个瓶颈”,逐步构建起警地党建工作一体化工作格局,银井村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强边固防示范村。
“在与边防站党支部建立联合党支部之后,开展工作更得力了。联合党支部通过‘十联’的工作方式,让‘军民鱼水情’在边疆地区深深扎根,使边疆各族儿女的爱党爱国情怀在融合中生根发芽,为强边固防汇聚强大力量。”姐相乡党委书记张瑞说。
近年来,德宏州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凝聚新时代正能量,展现新时代新风采,不断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在德宏筑起了一个个推动发展的坚强堡垒、维护稳定的坚强基石,奏响了组织强、边民富、边疆兴、边防固、边关美的时代乐章,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全面加快“沿边特区、开放前沿、美丽德宏”建设提供了坚强保证。
(编辑:李鹏臻)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