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葡萄卖得俏,47岁的肖向在田间地头忙活着。地里,三五成群的游客一边挑选葡萄,一边享受着田园风光。“看,这些都是‘金疙瘩’。”肖向说。
肖向的葡萄基地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龙场乡发堤村肖家寨组。这里海拔1700余米,下面是滚滚流淌的北盘江,他的基地在一座高600余米的悬崖上。
17年前,肖向和妻子一直在外奔波,日子过得紧巴巴。是葡萄种植改变了他一家六口的生活轨迹。
一直以来,肖向和所有村民一样,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2002年,他和妻子远走他乡,到广西挖矿,到昆明卖菜,到广东打工……最终,两人来到云南曲靖投奔亲戚,在一家葡萄园里磨豆腐卖。
看着每亩地能产四千多斤、价值一万多元的葡萄,肖向“眼红”了,“他们能种,为啥我不能?”于是,他开始“偷师学艺”,摸索种葡萄的门道。为掌握核心技术,他送给当地老百姓的豆腐还真不少。
迫切过上好日子的想法战胜了犹豫不决的心态。2014年,肖向回到发堤村,向亲朋好友借款数万元,当上了“山大王”,成为龙场乡首个“葡萄人”。
从第一株苗种下开始,肖向比照顾自己的孩子还用心,吃在地里、睡在地里,施肥、浇水、锄草,不敢怠慢。
“不成功,就继续到处过着流浪汉的日子。”肖向说,还好村干部积极对接农技中心,给予他技术指导,帮他解决发展路上的问题。
葡萄长势很快,一天一个样。当葡萄在悬崖上开花结果时,肖向悬着的心渐渐平静下来。2016年,几亩挂果的葡萄就换来了数万元的现金。肖向兴奋地喊道:“种到宝了!”
还清外债后,肖向扩大种植规模,目前共种植葡萄50余亩。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可观的收入,两个儿子顺利完成学业,一家人日子越过越甜。
对肖向而言,山再高,只要肯努力,没有干不成的事。
发堤村村委会主任陈进介绍,龙场乡就像一个孤岛,受交通影响,进出不容易。“以前村民从没想过,大山上也能种葡萄,肖向给大家开了一个好头。”
发堤村以肖向为脱贫样本,引导当地村民发展葡萄产业。去年,肖向经营的跃旺葡萄种植园,提供了900余人次就业。
60多岁的老人黄小娥说:“在这里从开春除草、施肥到打芽、套袋,每天采摘葡萄都需要小工,几乎一年都有做的,我去年到手的钱有1万多元。”
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堤村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500亩精品水果基地,共涉及贫困户54户,去年实现贫困户年户均增收2000元。
龙场乡有关负责人表示,产业发展不走弯路,群众脱贫才有捷径。“下一步发堤村将继续引导农户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完善各项设施。通过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提升产品品质等方式,进一步推进当地农业生态旅游新发展。”
日子好起来了,肖向的“长城梦”即将实现,“今年的葡萄销完后,我们一家老小将去北京走走,品美食、游故宫、爬长城……”
(编辑:李鹏臻)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