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70年 四川“三农”巨变尽在眼前
来源:新华网 张明海 发布日期:2019-08-1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科技赋能

  农业经济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现在种地好安逸哟,从种到收全部机械化,哪像过去肩挑背磨,太恼火了!”三台县永明镇万家坎村3组村民李云吉感叹。

  “四川盆地边缘地区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机械化近乎一张白纸。”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70年农业机械从无到有,农业耕种收各类机械进入农民家庭,目前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

  科技赋能,带来的不仅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省统计局报告显示,全省粮食单产水平由1949年的107.8公斤/亩提高至2018年的371.7公斤/亩。

  四川省农业产业园、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也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有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3个,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9个,家庭农场5.34万家,农民合作社9.96万家。

  基础提升

  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9925个

  今年2月11日,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彝族群众搬进新家,住上了新房。村民洛古有格创办的养殖合作社有110户农户加入,2018年销售仔猪2000多头,有效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不断深入,我省农村面貌开始发生巨大改变。“目前,全省115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有9719个退出贫困村序列。88个贫困县(市、区)中,已有50个退出贫困县序列。”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越来越多的美丽新村不断涌现。数据显示,2018年,四川建成幸福美丽新村6765个,累计已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9925个。

  70年来,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在不断得到增强的同时,农村社会保障也显著加强。省统计局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四川农村居民有343.9万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人员48.5万人全部纳入了特困救助供养范围。

  收入增长

  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成都市郫都区农科村,是中国农家乐发源地——30多年前,农科村人利用自家的房前屋后开办农家乐,引领起乡村旅游新风尚。去年开始,村里又开启新一轮转型升级,积极打造“精品民宿聚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省统计局报告显示,2018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31.0元,比1957年增长196.5倍。

  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节节高”过程中几个关键的节点,令人印象深刻:1995年,首次突破1000元大关,达到1158.0元;2010年突破5000元大关,达到5399.0元;2015年突破万元大关。“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入新世纪后各级财政对农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民收入得以不断快速提高。”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收入增长的同时,四川农民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据省统计局报告显示,2018年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8.4%,比1978年提高27.4个百分点;转移净收入占26.4%,提高17.7个百分点。

(编辑:李鹏臻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