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推动示范创建向纵深发展
来源: 杜再江 发布日期:2019-07-2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民族同梦,团结同心,进步同行”“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团结人人出力,和谐相处人人受益”……日前,当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走进被誉为“天下第一苗寨”的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在感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的同时,还被当地浓浓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所感染。

  这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进程中,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之一的“进景区”活动场景。全国各地各民族的游客来到西江,和当地的苗族群众共同谱写了一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团结时代欢歌。

  作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黔东南州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进程中,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全面推进”的思路,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八进”活动为抓手,启动了“十县百乡千村示范点创建工程”,不断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黔东南州委书记桑维亮表示,黔东南州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进程中,注重因地制宜、创新突破,凸显地方特色,努力在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上做好文章,着力打造黔东南品牌。

  通过整合资源,层层抓点,合力攻坚,截至目前,黔东南州着力打造了38个类型多样、各具特色的示范典型,为示范州建设探索经验,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州创建格局。

  在三穗县台烈镇颇洞村,汉、侗、苗等10个民族的群众以党建扶贫为抓手,以传承民族文化和推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为动力,在团结中发展,通过发展巩固团结,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壮大,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超1万元,走出了一条“融合发展·抱团脱贫”的富民强村之路。

  在凯里市上马石社区,为让少数民族群众真正“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凯里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共享祥和新生活”工作,引导群众搬迁、帮助融入城镇生活、帮助实现就业创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切实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搬迁难、融入难、发展难等问题,苗、侗、仫佬、畲、布依、汉等多民族同胞在这里实现共居共学共事共乐。

  黔东南州司法局以“弘扬法治精神,守护民族文化,深化法律服务,建设生态家园”为创建主题,融合民族传统文化,打造民歌、民俗等少数民族品牌调解组织,创立了结合当地苗族文化特色、卓有实效的“美丽·初心”调解法,建设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题展厅,通过全年无间断的司法工作开放活动,邀请各族人民群众走进司法机关,让法治精神走进各族人民群众心田。

  ……

  “在创建工作中,我们打造出了抱团发展、文化品牌、军民联创、特色村寨、嵌入式社会结构、‘五位一体’推进、整乡推进、边界合作联创、‘双语’服务等9种创建模式。”黔东南州委统战部副部长、州民宗委主任胡素滦说,黔东南州坚持把创建工作作为凝聚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智慧力量的有效载体,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以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军营、医院、景区等为重点,扎实开展“八进”活动,真正做到纵向强力推进、横向协同推动、部门齐抓共建的工作合力。

  目前,黔东南州已创建国家级示范县市3个、国家级示范单位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省级示范县5个,已建成州级以上示范单位247个,第一轮示范创建工程基本完成,全州正在按照“十县百乡千村示范点创建工程”目标,着力推进8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着力推进70%以上村(社区)、80%以上乡镇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示范乡镇,形成“百花齐放、各绽异彩”的示范创建生动格局。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黔东南州进一步修改完善了《黔东南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标准(试行)》,进一步明确“八进”创建目标、建设标准和考核依据,推动示范点创建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进一步提升创建工作水平。各县市结合实际,布局实施了各具特色的一批示范点,形成多层次示范创建格局,使示范州建设看得到、听得见、有内涵。

  同时,黔东南州把创建工作列入州委、州政府重要督查事项,作为年终绩效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以问题为导向,主动谋划协调,创新方式方法,突出问责问效,促进了督促检查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提升了督查工作的执行力和落实力,确保创建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伴随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在黔东南州各行各业开花结果,黔东南州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得到巩固,一个团结奋进、和谐发展的自治州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