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山石经:刻在石头上的佛教文化瑰宝  北京房山云居寺塔及石经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房山自汉初隶属于古代涿郡,6世纪上半叶北魏时期佛教传入房山,当地开始建寺安僧。一千多年以来,云居寺、石经山、天开寺、上方山等房山佛教名胜的历史文化绵延不绝,在中国北方以及整个汉传佛教文化圈内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是我国从隋代绵延...2022-08-23
  • 宗密:倡导“禅教一致”“和会儒道”  唐元和六年(811年),洛阳永穆寺,一位游僧应邀宣讲《华严经疏》,原本很常见的一场讲经活动,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事件。一位叫泰恭的僧人,听完讲经后竟然自断一臂,以表自己誓学“华严”的决心。这位讲经者就是后来华严宗五祖的宗密大师。2022-08-23
  • 连接过去与未来 藏在莫高窟里的数字化保护技术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文明艺术的宝库,也是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交流交融的重要见证。经过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敦煌研究院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敦煌石窟数字化保护的关键技术和工作流程,全面开展了“数字敦煌”项目。该项目通过以摄影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壁画二维图像数字化技术、以激光扫描为主的洞窟结构和雕塑...2022-08-23
  • 数字化文物保护让敦煌石窟触手可及  始建于公元366年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文明艺术的宝库。如今,它正在漫漫黄沙中经受着风沙、湿度等多重考验。对于敦煌石窟保护来说,光照褪色、壁画酥碱问题、游客因素都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困难……想要莫高窟壁画“青春永驻”,数字化保存是一种颇为重要的手段。2022-08-23
  • 专家学者齐聚四川安岳县探讨石窟寺保护  8月19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石窟寺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安岳县召开。在为期3天的研讨会中,来自国内石窟寺研究保护利用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专业机构代表、石窟寺相关研究管理代表汇聚一堂,就石窟寺保护总结经验、探索未来。2022-08-22
  • 中国学者助力阿富汗巴米扬石窟群保护  巴米扬石窟群位于阿富汗巴米扬山谷,连年战乱和经济困境给石窟保护和考古研究带来困难。在一群来自北京大学、兰州大学、温州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以及香港敦煌之友基金会等院校、团体的年轻学者们资助下,今年5月两座文物保护工作站建成投入使用,巴米扬文物保护工作者们的工作条件好了许多。中国学者还与当地文保人员合...2022-08-22
  • 最前 上一页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