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山脱贫志:八好村蝶变  在桂西北一片约1700平方公里的区域里,石山林立,万壑千岩——这里是广西的“极贫角落”,群山困住了生活在此间的数万贫困人口,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八好村就坐落其中。2020-10-23
  • 大湖见证——持续保护让青海湖生态华丽“蝶变”  从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资源濒临枯竭到“鱼翔浅底”;从旗舰物种普氏原羚濒临灭绝到种群不断扩大;从面积持续缩小被担忧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到水位十多年连涨大湖王者归来,青海湖实现了从生态退化恶化逆转到持续向好的华丽“蝶变”,见证了青藏高原生态改善和践行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决心与行动。2020-10-22
  • “一跃千年”:云南“直过民族”的历史巨变  2015年9月在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高琼仙回到家乡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至今已在贡山工作5年。高琼仙是独龙族的第一个女硕士,在她看来,回乡意味着“责任”。而这个“责任”,正是她的大伯、贡山县原县长高德荣几十年来身体力行教给她的。2019年9月29日,65岁的高德荣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2020-10-22
  • 一个“牧二代”的向往我叫索南卓玛,从小在草原的怀抱中长大,是一个藏族“牧二代”。确切地说,我是藏族和蒙古族的“混血儿”,爸爸是藏族,妈妈是蒙古族。在户籍上,我随爸爸,登记为“藏族”。2020-10-21
  • 砥砺奋进二十载 边兴民富绽新颜—— 写在兴边富民行动实施20周年之际在我国民族工作领域,有一项工作影响深远;在我国边疆治理决策上,有一项决定举足轻重。那就是兴边富民行动。2000年2月,国家民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隆重宣布:全国民族工作战线携手跨入新千年的第一个重大行动——兴边富民行动正式启动。随后印发《全国兴边富民行动规划纲要(2001—2010年)》,自2007年起,制...2020-10-21
  • 西藏阿里:搬迁群众巧手“缝”出好日子  原本在草原上放牧的牧民,如今成了“上班族”;原本没有生产技能的牧民,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学习的地方;原本没有收入来源的“闲人”,现在每月最低收入达到2000元。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狮泉河镇康乐新居是由5个县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户组成的村子,共714户3152人。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便农牧民群众就近就业,增加居民收入...2020-10-20
  • 最前 上一页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