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古丽·亚森,女,维吾尔族,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高级工。作为且末县第一批防沙治沙女护林员,19年来,她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奋战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防沙治沙第一线,先后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林草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帕提古丽·亚森(右一)与同事一同开展治沙工作。热孜万古丽供图
“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新疆且末县河东防风治沙生态基地,一株株红柳、胡杨、沙拐枣傲立于大漠之上,犹如一条绿色长廊阻挡着风沙的脚步。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全国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小时候,记得家乡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谚语:‘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埋村屯,小风石头滚。’”帕提古丽·亚森回忆道,小时候一遇到风沙天气,父亲就会非常焦虑,“再不治理,恐怕且末县城要被迫搬迁了!”
一部且末志,半部治沙史。且末三面环沙,沙漠面积超过其县域面积的三分之一。沙漠与县城仅一条车尔臣河之隔。东北风一年四季卷起黄沙肆虐县城,塔克拉玛干沙漠以每年10到12米的速度向县城方向推移,历史上,车尔臣河曾因风沙逼迫三次改道,对且末县城带来了很大影响。
1998年,为了阻挡沙漠大规模侵袭,且末县成立防风治沙工作站,启动河东防沙治沙生态工程。2005年,帕提古丽·亚森从学校毕业后,在父亲的鼓励下,成为且末县第一批防沙治沙女护林员之一,同防风治沙站25名防沙治沙工人一起,在距且末县城2公里外的车尔臣河东岸,开始了艰难的治沙历程。
一把铁锹一把镰、一块馕饼一壶水,是每天的必备。爬沙山、穿沙窝、割芦苇、做方格、种绿植……19年来,帕提古丽·亚森的足迹遍布车尔臣河以东的沙海。
沙漠中种树不易。“春季强沙尘暴多发,空气里的尘土让人很难呼吸,沙粒吹打在脸上犹如针扎。”帕提古丽·亚森说,到了夏天,沙漠里的地表温度高达60℃,烫得站不住脚。
烈日炎炎,风沙漫漫。起初,大家种的树成活率只有30%到50%,每年都要反复补种。树好不容易活了,后期管护也很重要,帕提古丽·亚森和同事们每天都要检查滴灌带是否完好、新栽苗木长势怎样。一天下来,要在沙漠中徒步走三四十公里。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使她皮肤黝黑,大家亲切地称她“黑玫瑰”。
经过多年摸索,帕提古丽·亚森管护的苗木成活率提高到了80%以上。为了尽可能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在春季植树造林后,她顶着酷暑,一手拿铁锨,一手提着种子在每个滴头处补种沙拐枣。
走在河东治沙林中,每每看到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帕提古丽·亚森就像看到自己的子女在健康成长一样,心中十分欣慰。2017年,她有机会乘坐飞防作业飞机,从河东防风治沙生态基地上空鸟瞰,“看到沙漠里长长的绿带往前延伸,第一次知道我们干了件多么了不起的事。”
“一定要将防沙治沙的事业继续下去,和全县父老乡亲一起保护好我们的共有家园!”帕提古丽·亚森的信念愈发坚定,19年来,她亲手种下了17万棵树。
经过几代治沙人的接力奋斗,且末县逐步在车尔臣河以东的沙漠区域建成了一条东西宽1至7公里不等、南北长约23公里,总面积达13万亩的绿色长城。每年春季,且末县还会组织全县干部群众植树,至今已有超过150万人次参与。如今,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已经形成了数千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
治沙不治穷,到头一场空。眼前的这片沙漠,还是且末人增收致富的希望所在。
按照且末县发展思路,帕提古丽·亚森将沙漠生态治理和发展沙产业结合起来,把治沙技术传授给新加入防沙治沙事业的企业,手把手地教企业员工耐旱作物、林木的日常管护措施以及肉苁蓉、板蓝根、花生等中草药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技术。
截至目前,且末县周边沙漠梭梭林下肉苁蓉接种面积约10.39万亩,年产肉苁蓉种子6.1吨,总产值达1398万元,实现了“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双赢”的目标,达到了“绿富同兴”。
近年来,全国各行各业不少爱心人士也不远千里加入且末县防沙治沙大军。2021年,山东小伙荣新宇通过网络直播了解到帕提古丽·亚森的先进事迹后,被她在沙海奉献青春的精神所感动,义无反顾地加入且末治沙志愿者队伍。
得知荣新宇从山东而来,帕提古丽·亚森怕他生活不习惯,经常送去自己做的饭菜和防晒、防护用品,详细讲解防风治沙工作难点,帮助荣新宇很快适应了新疆的工作、生活节奏。“他不远千里来到这儿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就是一家人!”帕提古丽·亚森说。
工作之余,帕提古丽·亚森还是一名宣讲员,深入田间地头、街道社区、学校、企业,讲述身边人、身边事。
在多民族聚居的且末,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重要的沟通桥梁。2023年起,帕提古丽·亚森主动在且末县林草系统承担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授课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她有针对性安排教学内容,通过领读带读、互动问答等多种方式,将培训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她的带动下,已有12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
“我拿起铁锹,可以治一亩沙地,可如果我拿起话筒,就可以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防风治沙的队伍中来,也许就可以治一万亩沙地。”帕提古丽·亚森说。
如今,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被命名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每年接待各族干部群众、游客3万余人次。今年9月,帕提古丽·亚森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沉甸甸的荣誉,化作奋勇前行的动力,激励她持续创造新时代的防沙治沙奇迹。
(编辑: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