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关系新疆民族团结进步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中,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扩大就业、增收致富、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等“十项惠民工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群众根本利益。准确把握新疆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定位,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发展低空经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着力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提高优惠政策的精准性。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保护传承各民族传统医学,建设医疗保健中心。加快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拓宽直达农牧区的文化传播渠道。
完善交通网络。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交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坚实保障。便捷的交通,能使人们更快跨越地理阻隔,拉近心理距离。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不断补短板锻长板,全力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推动“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南北疆畅起来、进出境联起来”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快实现。截至2023年底,新疆公路总里程达22.79万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9525.6公里,民用运输机场25个。便捷的交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聚集,促进物资畅通、人员流通。要不断完善交通网络、流通体制,为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社区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物理空间。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与城镇相比,在乡村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存在一定实际困难。要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找准原因,制定对策。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营造良好的环境,提升广大农牧民学习、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形成“人人学、人人讲、人人用”的浓厚氛围。实施旅游促“三交”计划,发展乡村旅游,发挥旅游业在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各族人民旅游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作用。实施“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鼓励民营企业深入偏远农牧区投资建设,促进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繁荣发展。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健全人才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一方面,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偏远乡村倾斜,办好各族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做大做强特色专业,加强紧缺专业建设,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认真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广大干部人才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另一方面,加大“引援送培”力度,推动人才双向奔赴。深化对口援疆和创新合作,加强科技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交流,推进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深化文旅和体育援疆。在大力引进人才、做好人才服务的同时,选派本地青年人才赴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理念和工作方法等,为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能。
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讲好新疆故事,是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重要方面,对于打破西方话语霸权、让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了解真实的中国新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营造客观公正、积极健康的舆论生态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讲清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新疆故事,理直气壮宣传新疆社会稳定的大好局势、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把“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推动中外学术界、民间团体交流互动;把“拍得好”“传得出”相融合,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疆实践转化为网络产品,不断增强新疆故事的全球化表达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传播能力的人才队伍,不断提升讲好新疆故事的能力本领,增强新疆故事的传播力感染力影响力。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2024年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代文明指标体系研究”(项目号2024-GMB-025)阶段性成果。】
(编辑:海宁)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