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雪域高原的孩子们
来源:中国民族报 高群斌 发布日期:2024-09-0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一

  6月的雪域高原,正是山花烂漫、清风白云的好时节。

  2021年,是我第二次援藏的第三年。那年6月,我作为上海的援藏教师,前往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高海拔的帕里镇帕里村,为乡村孩子送教美术课。

  当我们到达时,热情的牧民早已等候在门口,他们带着孩子,一边打着手势,一边把我们迎进客厅,热情地拿出各种奶制品,招待我们。阳光斜照进窗户,把屋里晒得暖和和的,几个孩子已在静静地等着上课。我与他们紧挨着在窗户边坐下来,我拆开绘画本,给每位孩子分了几张画纸,又给每人分了几根油画棒,确保人手一套画具。

  刚开始,孩子们都比较腼腆,不太愿意说话,只是礼貌性地微笑点头。直到我画出一头高举着哈达的拟人化牦牛,并模仿着牦牛叫,生硬地说出一句“扎西德勒”时,我那不标准的藏语加上模仿出的奇怪牦牛叫声,一下逗笑了在场的大人与孩子。

  大家在欢笑声中聊着牦牛和美术,不知不觉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一个孩子说:“老师,牦牛身体可壮实了,它们的腿一定要画得粗短强壮。”另一位孩子紧跟着说:“老师,我们可不可以画几头牦牛穿着藏装,跳起锅庄舞?”旁边一直不说话的高个子女孩也轻声插话:“老师,我们是不是能够画一群牦牛在杜鹃花海中奔跑撒欢的场景?”

  就这样,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的讨论和思路越来越贴近我送教的主题“美哉牦牛庆百年”,孩子们要用手中的画笔画出美好生活,庆祝党的百岁生日。

  那时,学生们都亲热地招呼我:“祥云老师,我们爱你!”我也不太清楚,孩子们为什么要叫我“祥云”,可能觉得我是远方飘来的一片能带给他们吉祥的云彩吧。几年间,我努力把绘画技巧教给孩子们,引导他们敢于尝试、敢于运用色彩,教他们去发现美、创造美。在一张张白纸上,孩子们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世界。

  白天,我带着学生沐浴在阳光里,在草地上仰望湛蓝的天空,端详格桑花儿盛开的模样;晚上带着他们爬上附近的山头,在月光下追逐闪亮的星星,憧憬着未来精彩纷呈的生活。

  学生中有个叫达娃的孩子,让我印象深刻。达娃在我教学的第一节课上就闹出了笑话。她把油画棒当成了指甲油,把自己的指甲都涂上彩色,还在手掌心画上一道美美的彩虹。当我轻轻走过去,她把头埋得更深,紧紧捂着画纸一声不吭。我仔细一看,心头不由一惊,她画的藏族民居很不错呀,勾勒出不少建筑的细节。我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在全班同学面前为她点赞。

  课后我了解到,达娃的家在日喀则郊外高高的山岗上,住校的她每个月只能回家一次,刚来上学时她特别紧张和拘谨。我暗自庆幸自己在课堂上的处理方式,还好没有伤到这个朴实的孩子!

  后来,我将教学从室内转到室外,让学生们多在大自然中写生。达娃也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构思,画面色彩越来越丰富,绘画能力也不断提高,她脸上渐渐露出自信的微笑,与同学交流也越来越放松。

  还有一个叫德吉白珍的孩子,爱笑更爱哭,几乎受不了老师一点儿批评。课上,德吉白珍总喜欢画动漫人物,完全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细看之下,她自己琢磨临摹的漫画人物还真是惟妙惟肖。于是,我把自己用的彩铅和速写本都送给了她,还在学校橱窗里布置她的动漫作品专展,让全校师生都能欣赏。得到关注与鼓励的德吉白珍,心里美滋滋的,脸上的笑容更多了,对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和批评也能愉快接受了。

                           二

  与上海相比,日喀则天黑得要晚一些,有时晚上九点了,太阳还没落山。得空我游走到另一个村落,偶遇油画棒社团课的一个五年级学生,他与同学正在村庄的水沟边玩。看到我来了,他们一下子围过来,说要做我的小向导,带我逛逛村子。

  在孩子们的带领下,我参观了村庄。家家户户的院墙边都堆积着劈好的柴火,一捆捆码放得整整齐齐,墙上还贴着一块块牛粪饼。我见过好几次当地牧民做牛粪饼,他们把收集起来的牛粪和着剁碎的青稞草搅拌,然后做成饼状,一块块贴在墙上,待干透后便叠放起来备用。在雪域高原,无论农区还是牧区,很多人家煮饭取暖都靠烧牛粪饼,这是世代相传的生态智慧。我还看到有些人家门口挂着一大串已经风干的、红通通的螃蟹,跟孩子们了解才知道,他们从河里抓到的螃蟹不是用来吃的,而是作为吉祥物挂在家里,谁家挂得越多,就寓意谁家越吉利。

  高原上的沙棘特别多,到处都是。一个周末,我跟几个孩子一起去爬山。他们爬得飞快,几分钟的功夫就奔到了山顶。看到我还气喘吁吁地在山脚下找路时,两个孩子连忙下山接我,扶着我一路往上爬。他们一会儿提醒我注意脚下的碎石,一会儿让我留心沙棘,还教我上下山都要走“之”字形,要踩住杂草或者沙棘的根部走。看看脚下成片的沙棘,想想身边的这些孩子,他们就像高原植物一样,坚强而充满生命力。

  转眼间,我的第二次援藏期满。而今,我返回上海也已有三年,但与所教的不少学生仍有联系。就在不久前,考取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唐卡专业的学生白玛加措与我视频聊天。他说正在抓紧毕业前的时间,临摹与创作一批唐卡作品,尝试描绘丰富多彩的大美西藏,并争取举办个人画展。作为他曾经的美术高考辅导教师,我真心为他的勤奋与成绩感到欣慰,时常想起当年带着他们一起进行专业训练的那些画面。

  往事并不如烟,即便时光荏苒,回忆依旧清晰。有幸两次参与援藏教育工作,与雪域高原上的孩子们结缘,这是我终身难忘的回忆与永远的惦念。

日喀则年楚河边的草场。

(编辑:吴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