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国家民委理论研究司 中国民族报社 合办】有形有感有效传承发展兵团红色文化
来源:中国民族报 白关峰 张彦 发布日期:2024-08-2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兵团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屯垦戍边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宝贵文化资源,具有政治性与先进性、地域性与独特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等鲜明特征。笔者通过深入兵团师团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兵团红色文化传承与活化利用现状,深入挖掘兵团红色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提出更好发展兵团红色文化的对策建议。

  以有形之物为依托,传承兵团红色文化

  通过场馆传承兵团红色文化。兵团建有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等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这些展馆再现了兵团的光荣历史,对兵团各族群众起到了教育和激励作用。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以新中国新疆屯垦戍边历史为主要研究和陈列内容的博物馆,馆内通过大量图片、实物、布景等,全景式展现几代兵团人在开发建设新疆、增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巩固西北边防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历史展”入选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100个推介项目。另外,各师市通过系统梳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借助场馆布置主题性展览,为兵团总体性革命叙事提供支撑。如,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四团永安镇十五连知青馆为广东省东莞市道滘镇援建,在原农五连办公室旧址上修缮改造而成,整体外形基本保持初建时的样貌。知青馆通过图片、文物陈列等方式,展现了四十四团建团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变化。

  系统挖掘梳理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一是加大挖掘力度,摸清兵团红色文化家底。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以打造“共和国军垦第一城”为契机,全力搜集、整理兵团文化资源;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八团通过环境整治、景观提升、文物保护规划修编等工作,加强对原三师师机关的保护;第六师五家渠市编辑出版《六师前身部队走出的将军》《亲历军垦》等书籍,为讲好红色故事提供支撑;第七师胡杨河市持续推进“中国军垦文化之乡”品牌建设,加强对兵团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二是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丰富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库。如,“军垦二代”陈宇奇1959年出生在农八师二十三团,2012年从国外回到新疆创办“军垦二代博物馆”,其展品主要是陈宇奇自筹资金搜集的反映兵团人艰苦奋斗的老物件。三是落实政策举措,保护有形文化遗产。2021年,兵团印发《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通知》《兵团历史建筑普查、认定、保护与利用技术指南(试行)》,指导各师市对兵团军垦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进行发掘认定和保护利用。截至2023年底,兵团公布挂牌历史建筑234处。

  树立和突出兵团红色文化符号。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在大力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注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注重通过雕塑、纪念碑、纪念墙等营造公共文化空间,树立和突出兵团红色文化符号。位于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的“军垦第一犁”雕塑已成为兵团的象征。矗立在四十七团广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由红白两色阿拉伯数字“47”组成,红色部分似犁似枪,代表四十七团在亘古荒原铸剑为犁、屯垦戍边的英雄壮举。此外,兵团各团场在兵地交界处设置代表自身特点的红色文化雕塑和标志物,增强公众对团场红色历史的了解,弘扬兵团精神。

  以有感之举措,体悟兵团红色文化

  沉浸式教育加深体验感。如,第十师北屯市委党校以“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为主题,打造“两线十点+戍边历史讲座+兵团故事+巡边体验+四大主题”为主要内容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课程,全程采取军事化管理,组织学员在一八五团“西北边境第一连”升国旗、唱国歌,参观沈桂寿升国旗旧址,徒步巡边五公里,增强学员对兵团职责使命的理解。兵团党干校系统在第八师石河子市“军垦第一连”开发体验式教学课程,通过徒步行军、人工拉犁开荒、吃军垦饭,让学员切身体验老军垦的屯垦戍边生活,感受兵团老军垦战士建设新疆和保卫边疆的艰辛。

  现身说法提升吸引力。组织身边的老红军、老八路、老军垦深入基层一线现身说法,重温兵团艰苦创业的历史,使兵团红色文化“细节化”,增进兵团红色文化的亲民性。如,四师六十六团闫欣秋1949年5月参军,后跟随部队来到新疆,离休后成为六十六团“老百姓宣讲团”队员。他经常随宣讲团走进连队、社区、学校等地,在讲述亲身经历中贯穿党史、兵团精神、民族团结故事等内容,吸引很多年轻人聆听。

  “科技+创新”丰富传播形式。兵团在红色文化传承中通过“科技+创新”,利用新技术对红色文物进行全景式呈现,增强兵团红色文物和文化场馆的互动性。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对历史场景进行一定程度的再现,展示兵团屯垦戍边历程;第十一师“军垦之星”展馆利用“VR+数字化智能系统”,打造多元化、数字化、互动式、沉浸式的数字化应用场景系统。

  以有效为标尺,用好兵团红色资源

  将兵团红色文化融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过程。如,以塔里木大学为代表的兵团教育工作者秉持兵团光荣传统,扎根南疆,大力弘扬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为核心内容的“胡杨精神”。塔里木大学构建“用胡杨精神培养新时代戍边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开展老军垦历史记录传承口述史征集工作,阐释好新时代兵团高校“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同时,利用好红色文化广场、校史馆等教育阵地,把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作为新生入校、新教师入职第一课,通过主题党团日、红色电影展播等活动,引导师生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投身强国伟业和维稳戍边事业。

  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如,第十师北屯市活化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增加职工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一八五团大力发展“旅游+”,推出一产、三产双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团场产业结构调整;各连队注重对红色革命历史建筑的维护,将连队所在地建设成“活态红色文化体验馆”,建设有灵魂、有温度的兵团边境新城镇,旅游拉动作用日益明显;一八五团的“西北边境第一连”充分发挥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着力打造兵团维稳戍边西北窗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训基地,连续两次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镇”荣誉称号。

  有关对策建议

  科学构建保护与传承体系。完善制度设计,从上到下形成覆盖全面、系统完善的制度体系。兵团各师市要结合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特色,制定出台政策法规,加强各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工作,构建兵团红色文化资源谱系,形成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图。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依托兵团红色文化场馆构建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建立互动性、体验性的场景,增强吸引力。如在红色场馆通过VR全景系统设计的互动性体验,全方位、多角度再现历史场景,增强视觉效果。积极挖掘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上的价值,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红色资源教育网络。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文化部门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积极引进专业的文博人才,另一方面加大对现有专职人员外出培训、交流的力度,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推动兵团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一方面开发“红色研培”为主题的特色产品,打造兵团研学样板,建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等。另一方面发展红色旅游,用好历史文化遗产、革命文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探索“红色旅游+”模式,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将红色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和青少年教育。红色文化作为宝贵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财富,是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资源和素材。要把兵团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干部培训,推动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红色景点、红色教育基地以及瞻仰红色遗址、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激励干部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组织开展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活动,开发优质研学线路,引导各族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作者单位: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委员会党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行政学院)】

(编辑:王琪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