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式现代化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起磅礴力量。
坚持改革起点的人民性方向,以人民心声为导向
中国共产党是植根于人民的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直接的动力。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中央将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谋划改革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区域城乡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突出成效。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人民的新需求、新期望,未来仍需要坚持改革起点的人民性方向,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为此,要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和最迫切的需求转化为具体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精准施策,积极推进,确保改革措施能够回应民众关切,改革内容能够满足民众期望。要聚焦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重点领域,设计实施针对性的改革措施,确保改革方向能够贴近民生。要建立健全反馈调整机制,持续监测评价改革成效并适时调整优化,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坚持改革过程的人民性方向,以人民力量为依靠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邓小平同志指出: “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必须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
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确保人民的主体地位,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中,汲取人民的实践经验、创新思维,从中总结新鲜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稳定推进并持续深化改革。此外,人民对社会运行过程当中暴露的体制机制弊病有着深刻的洞察,坚持改革过程的人民性方向,可以更为精准地发现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改革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依靠人民推进改革,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此,要进一步完善民主参与机制,通过选举、协商、座谈、听证、征求意见、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途径,提高决策的公众参与度,确保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坚持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提升基层群众自治能力,使之在城乡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鼓励与培育社会组织的发展,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补充作用,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良好局面;深入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坚持改革成果的人民性方向,以人民共享为旨归
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这一奋斗目标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文化传统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里,落实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项行动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始终着眼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取得新进展;始终着眼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差距,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始终着眼于推动共同富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新征程上,要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持续推进改革。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和效率,确保改革成果公平普惠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相互促进,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的双重目标;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和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持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推动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发展;进一步繁荣教育、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和创造能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作者简介:王小彬,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统一战线教研部民族和宗教教研室主任、教授;张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博士研究生】
(编辑:王琪)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