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主线,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来源:中国民族报 周秉政 发布日期:2024-08-1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2024年6月,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第二小学,一名老师在指导学生们练习多耶舞蹈动作。新华社记者 李尕摄

  “大思政课”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思政课的重点内容,应充分发挥体育专业特色与优势,理顺思政课程第一课堂与专业实践第二课堂的关系,以体育人、以文化人、以艺养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体育教育教学以及社会实践全过程。

  以体育人,建设“思政+体育”平台

  加强价值引领。通过专业课程讲授、主题宣讲、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弘扬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丰富体育教学的内涵,使体育课程不仅成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抓手,也成为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的载体。

  创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在学校开办舞龙舞狮、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体育社团,以运动项目为载体,围绕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体育故事、中华体育精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校园活动,弘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加强理论研究,挖掘、整理体育思政元素,推动各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做好体育援疆援藏工作,引导体育专业师生参与受援地开展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质量监测、运动队训练与竞赛、民族传统体育专项训练等活动;参加各项体育赛事裁判工作,提升当地办赛水平,做好群众体育服务保障工作;走进社区、广场、健身房等场所,指导各族群众科学锻炼,影响带动更多人进行体育锻炼。

  以文化人,打造“思政+实践”阵地

  结合体育专业特色、学生特点、人才培养目标,推动专业教育、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

  加强课程建设。完善传统体育校本课程体系,突出校本课程的文化特色、育人功能,丰富教学内容、载体和形式。注重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按照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第二课堂专业教学活动,教学相长,引导学生增进“五个认同”。

  开展交流活动。组织边疆民族地区体育教师到中东部地区参加培训,学习先进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理念,引入教学资源,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举办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各地各民族传统体育团队进行友谊比赛、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丰富传播载体。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广泛宣传体育教育、体育赛事、体育文化等,实现传播路径多样化、传播平台多元化、传播效率高效化,吸引更多师生共同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网络阵地。

  以艺养人,创新“思政+艺术”模式

  民族传统体育展现出的艺术性,富有吸引力、感染力,要深入挖掘和利用其中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具体来说,可以“思政+文学”,选择有代表性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通过文学书写,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形象;“思政+音乐”,通过声乐和器乐,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古典、民间、现代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思政+舞蹈”,通过身体动作和节奏,表达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情感;“思政+影视”,结合视觉和听觉的艺术形式,用光影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思政+网络”,通过主题微视频大赛、微团课、红色电台等,以竞赛式、参与式、网络化等方式,引导学生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者、践行者。

  总之,要发挥体育专业的优势与特色,打造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平台、新阵地、新模式,丰富“大思政课”,引导广大师生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作者系天津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教师,天津市第十二批援疆支教团成员)

(编辑:王琪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